阿米巴不是什么(学习稻盛和夫经营思想入门三部曲)
作者简介
吴影,博士,曾在美国求学和工作12年,在学术领域主攻战略与决策方向,并在应用领域擅长新技术如何改变人类行为方式等相关项目,2000年回到中国,自2002年加入阳光100置业集团,目前作为集团顾问支持集团机制研发、流程再造、管理变革等工作,包括帮助解决阿米巴机制践行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内容简介
国学与稻盛思想 在这里我需要再给大家说明一个问题,虽然在中 国企业界、企业内部 传播国学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宣传国学可能还是不够 的,而且会遭遇到能 否持久的挑战。具体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如果我 们只宣讲《弟子规》 这样的国学传统文化,其实距离企业的每日经营需求 还是有些距离的,总 会让人感觉还是有些远,与企业的实践存在着对接上 的脱离,属于“知行 分离”,还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精神净化还没有 与每日企业实践相打 通。如果这样学习传统文化的话,那在企业内部普及 中华传统文化的努力 就不太可能持久,难以为继。 如果能够把在企业内部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努力 与学习稻盛思想结合 在一起的话,那么就会成为一种“知行合一”而相得 益彰的事情,正向效 果就会相互促进、正向放大。比如,如果将普及《弟 子规》的工作与向企 业导入作为阿米巴经营模式铺垫的稻盛经营哲学相结 合,那么这种学习和 普及中华传统思想的工作也就不会感觉那么虚了,而 会在每日经营、每日 实践与每日工作之中被不断地夯实。当然这只是我的 一种愿望而已。 我认为,传播稻盛思想可以成为复兴中华传统文 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契 机,一个非常重要而充实的台阶。讲到台阶,我顺便 给大家再讲另外一个 问题,这是我在传播稻盛经营思想过程中所遇到的一 个问题,那就是许多 中国企业家都感觉稻盛思想虽然很好,大家也认同, 但是稻盛思想太高 了,企业家无法一步就达到那样的高度,大家确实不 知道应该经过什么样 的路径才能够达到稻盛经营思想所要求的高度与要求 。 我经常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稻盛经营思想的要 求高度在二层楼,高 度大约是5.6米或者更高,而我们企业家现在所处的 位置是在一楼地面上。 大家虽然已经开始学习稻盛思想,却不可能一步就从 一楼迈到二楼,如果 这样想可能就坏了:反正我们也上不到二楼的那个高 度,不如咱们还是不 学了,安于一楼地面高度的现状吧! 企业家的这种思想所反映出来的状况就属于稻盛 思想传播者的一种失 职。其实稻盛思想传播者们的使命就是填补高度,从 企业家所处的一楼地 面的起点高度向稻盛思想要求的高度铺设台阶、架设 台阶,从15厘米高的 一级一级台阶一直铺设到稻盛思想所要求的高度。 其实稻盛先生自己的思想也不是一步到位的,稻 盛先生也经过了几次 飞跃才达到现在的高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中 国企业家对于任何目 标的稻草往往都希望一蹴而就,包括一蹴而就地学习 稻盛思想,一蹴而就 地把阿米巴经营手法学到手。如果是“一蹴而不就” ,那么就彻底放弃不 学了。 稻盛先生讲“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心性的提高 不是一蹴而就的,心 性的提高需要过程。“一蹴而就”是一种成果主义的 思想,然而稻盛先生 是坚决反对成果主义的。稻盛思想属于一种渐进提升 法、积累法,是需要 过程的。稻盛先生所提倡的是在过程中的努力——付 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 力,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存在价值。其实阿米巴经 营本身就是一种通过 过程努力而提升的方法,并不是绩效考核的结果法。 因此,帮助企业家架 设向上攀登的逻辑台阶,这实际上也应该是稻盛思想 传播者们“付出不亚 于任何人的努力”的地方。 架设学习稻盛思想的台阶 那么,稻盛思想传播者们又应该如何架设学习稻 盛思想的这个台阶 呢?其实稻盛先生已经把自己的思想体系讲解得非常 透彻,也很细微,几 乎算是够掰开揉碎地讲了。然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却 不太愿意花精力去学 习,甚至也不太会学习、不善于学习。给稻盛先生的 光盘配音的那位钱龙 先生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就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 一次,钱龙先生在一 个企业家的圈子里面拿出稻盛先生的书,照着原书一 字不差地念了几页。 等钱龙先生念完了,许多企业家感慨地说:“钱龙先 生您说得真是太好了, 就是稻盛先生的声音在讲嘛!”钱龙先生说:“这哪 是我说的呀!这是稻盛 先生在书上讲的,我只不过是给大家把稻盛先生的书 读了一下而已。” 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现实。特别是作为学习稻盛 思想的主流的中小企 业家的现实,大家不知道怎么学习,也不愿意学习, 甚至连书都不愿意 看、也不会看,在看书上都不愿意“付出不亚于任何 人的努力”。有一次, 北京稻盛管理公司的郭红波郭总问我能不能教一下关 于企业家如何阅读稻 盛先生著作的事。面对这个问题,我当时确实感到非 常困惑,连阅读稻盛 先生的书还需要人来教吗? 后来,随着稻盛著作中译本的各种著作逐渐增多 ,甚至已经超过了20 本,我确实感到企业家可能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人手 阅读为好,这里确实 存在着如何读书的问题。特别是听完了钱龙先生讲的 故事之后,我更感觉 到其中的需求。毕竟阳光100属于聚集高知识人才的 企业,还不存在不会 表面读书的问题,只是存在愿意不愿意读的问题。 给企业家铺设通往稻盛思想高度的台阶、架设学 习稻盛思想的台阶, 在这方面我认为,西方思想的逻辑分解方式和一些学 科的辅助方法可能具 有非常大的正面帮助意义,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组 织学、伦理学等,还 有我近来一直关注的《西点领导力》。其实我也确实 是出于给企业家在学 习稻盛思想的过程之中架设台阶的这个目的而撰写这 本书的。 P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