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吉林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胡适四十自述
ISBN: 9787567737020

作者简介

胡适(1**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徽州绩溪人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胡适*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齐白石年谱》《先秦名学史》等。

内容简介

顺弟在上庄过了会场,她姑丈送她姊弟回中屯去 。七月里天气热,*子又长,他们到*头快落山时才 起身,走了十里路,到家时天还没全黑。 顺弟的母亲刚牵了牛进栏,见了他们,忙着款待 姑丈过夜。 “爸爸还没有回来吗?”顺弟问。 “姊姊,我们去接他。”姊姊和弟弟不等母亲回 话,都出去了。 他们到了村口,远远望见他们的父亲挑着一担石 头进村来。他们赶上去喊着爸爸,姊姊弟弟每人从担 子里拿了一块石头,捧着跟他走。他挑到他家的旧屋 基上,把石头倒下去,自己跳下去,把石子铺平,才 上来挑起空担回家去。 顺弟问:“这是第三担了吗?” 她父亲点点头,只问他们看的会好不好,戏好不 好,一同回家去。 顺弟的父亲姓冯,小名金灶。他家历代务农,辛 辛苦苦挣起了一点点小产业,居然有几亩自家的田, 一所自家的屋。金灶十三四岁的时候,长**到了徽 州,中屯是绩溪北乡的大路,整个村子被长毛烧成平 地。金灶的一家老幼都被杀了,只剩他一人,被长毛 掳去。长毛*中的小头目看这个小孩子有气力,能吃 苦,就把他脸上刺了“太平天国”四个蓝字,叫他不 能逃走。*中有个裁缝,见这孩子可怜,收他做徒弟 ,叫他跟着学裁缝。金灶学了一手好裁缝,在长毛营 里混了几年,从绩溪跟到宁国,广德,居然被他逃走 出来。但因为面上刺了字,捉住他的人可以请赏,所 以他不敢白*露面。他每*躲在破屋场里,挨到夜间 ,才敢赶路。他吃了种种困苦,好容易回到家乡,只 寻得一片焦土,几座焦墙,一村的丁壮留剩的不过二 三十人。 金灶是个肯努力的少年,他回家之后,寻出自家 的荒田,努力耕种。有余力就帮人家种田,做裁缝。 不上十年,他居然修茸了村里一间未烧完的砖屋,娶 了一个妻子。夫妻都能苦做苦吃,渐渐有了点积蓄, 渐渐挣起了一个小小的家庭。 他们头胎生下一个女儿。在那大乱之后,女儿是 不*欢迎的,所以她的名字叫做顺弟,取个下胎生个 弟弟的吉兆。隔了好几年,果然生了一个儿子,他们 都很欢喜。 金灶为人*忠厚;他的裁缝手艺在附近村中常有 雇主,人都说他诚实勤谨。外村的人都尊敬他,叫他 金灶官。 但金灶有一桩*大的心愿,他总想重建他祖上传 下来,被长毛烧了的老屋。他一家人都被杀完了,剩 下他这一个人,他觉得天留他一个人是为中兴他的祖 业的。他立下了一个誓愿:要在老屋基上建造起一所 *大又*讲究的新屋。 他费了不少工夫,把老屋基扒开,把烧残砖瓦拆 扫干净,准备重新垫起一片高地基,好在上面起造一 所高爽干燥的新屋。他每*天未明就起来了;天刚亮 ,就到村口溪头去拣选石子,挑一大担回来,铺垫地 基。来回挑了三担之后,他才下田去做工;到了晚上 歇工时,他又去挑三担石子,才吃晚饭。农忙过后, 他出村帮人家做裁缝,每天也要先挑三担石子,才去 上工;晚问吃了饭回来,又要挑三担石子,才肯休息 。 这是他的*常功课,家中的妻子女儿都知道他的 心愿,女流们不能帮他挑石头,又不能劝他休息,劝 他也没有用处。有时候,他实在疲乏了,挑完石子回 家,倒在竹椅上吸旱烟,眼望着十几岁的女儿和几岁 的儿子,微微叹一口气。 顺弟是已懂事的了,她看见她父亲这样辛苦做工 ,她心里好不难过。她常常自恨不是个男子,不能代 她父亲下溪头去挑石头。她只能每*早晚到村口去接 着她父亲,从他的担子里捧出一两块石头来,拿到屋 基上,也算是分担了他的一点辛苦。 看看屋基渐渐垫高了,但砖瓦木料却全没有着落 。高敞的新屋还只存在她一家人的梦里。顺弟有时做 梦,梦见她是个男子,做了官回家看父母,新屋早已 造好了,她就在黑漆的大门外下轿。下轿来又好像做 官的不是她,是她兄弟。 这一年,顺弟十七岁了。 **的下午,金灶在三里外的张家店做裁缝,忽 然走进了一个中年妇人,叫声“金灶舅”。他认得她 是上庄的星五嫂,她娘家离中屯不远,所以他从小认 得她。她是三先生的伯母,她的丈夫星五先生也是八 都的有名绅士,所以人都叫她“星五先生娘”。 金灶招呼她坐下。她开口道:“巧极了,我本打 算到中屯看你去,走到了张家店,才知道你在这里做 活。巧极了。金灶舅,我来寻你,是想开你家顺弟的 八字。” 金灶问是谁家。 星五先生娘说:“就是我家大侄儿三哥。” “三先生?” “是的,三哥今年四十七,前头讨的七都的玉环 ,死了十多年了。玉环生下了儿女一大堆,——三个 儿子,三个女儿,——现在都长大了。不过他在外头 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他写信来家, 要我们给他定一头亲事。” 金灶说:“我们种田人家的女儿那配做官太太? 这件事不用提。”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