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蹄下的花朵(珍藏版)

铁蹄下的花朵(珍藏版)
作者: 陈伯庚
出版社: 吉林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铁蹄下的花朵(珍藏版)
ISBN: 9787567725935

作者简介

陈伯庚,男,1933年10月生,江苏省常州人。195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从事经济理论和房地产经济研究60年,业余爱好文学与诗词。著述颇丰,主编的专著教材有:《中国工农业协调发展研究》《住房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就业理论与实践》《房地产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材》等10部。任副主编的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国家教委统编南方本)、《政治经济学》(高师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编》《上海房地产业发展史记》等7部。发表论文340余篇,汇集出版《经济理论与房地产》《宏观调控与住房价格和社会保障》两部论文选集,约110万字主持和执笔的主要研究课题有:《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7项。曾获国家一级优秀教材奖1项,省部级优秀著作奖3项,省部级优秀论文奖11项。现年逾八旬,仍在从事科研。这部小说是其业余爱好习作,也是圆半个多世纪来的梦想。

内容简介

李芝云告别程家庄,沿着公路回城,想快步回到 家里吃中午饭。哪知路过东泾镇时碰到了振辉女中毕 业的老同学徐玲嫒。 徐玲媛家在东泾镇北边,这天她正在街上买点蔬 菜,猛抬头只见李芝云迎面走来,喜出望外,马上招 呼:“芝云,怎么是你,那么巧碰到,打哪里去了? ” 李芝云也大喜过望:“玲嫒,毕业后还是第一次 碰到你,真是巧极了。” “听说你要到程家庄小学当教师,是真的吗?” “是真的,是一个亲戚帮忙介绍的。我刚刚到程 家庄小学去看了看,与程桂生校董见了面。你怎么也 在这里?” “我的家就在东泾镇上,今天到街上买点菜,正 好碰到你。走,到我家去坐坐,吃了饭再回城。”说 着拉着李芝云往北街走。 “我什么都没有带,见了伯父母多不好意思,还 是下次再去吧!” “那有什么,我们还是学生,虽然找到了工作, 还没有收入,别推托。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老同学小姊 妹好好叙叙旧。”李芝云拗不过,还是跟着去了。两 人在振辉女中时原本是要好的老同学,是学校的一对 校花。因为都是城镇上人,都长得白白净净的。李芝 云圆圆的脸,双眼皮,小嘴唇,露出雪白的牙齿,中 等身材,穿蓝布旗袍,白袜子,一双搭攀皮鞋,还保 留着学生脸,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玲媛个子略高些,高挑瘦弱,瓜子脸,薄嘴唇, 脸上常带点忧郁表情。附近的人都知道她与王家遗腹 子“指腹为婚”,对方现住她家,脸黑黝黝的,人又 矮小,比她还矮半个头,她很不满意而又无奈。旁人 说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为她惋惜。 徐玲媛的父亲徐东卿,是附近有名望的绅士。家 有30多亩土地,又在镇上开了个粮店,人称东卿先生 。徐东卿50岁左右,浓眉大眼,高挑个子,脸红堂堂 的,为人正直讲义气,镇上有纠纷,都要请他出面调 解。日本人占领东泾镇以后,曾请他任维持会长,他 借口身体不好,谢绝了。徐东卿生有两个女儿,没有 儿子,人家劝他再讨个小老婆生个儿子,他不听,宁 愿将朋友王再生的儿子指腹为婚后收养过来,改姓徐 ,取名徐遗庭,招女婿为子。 徐遗庭的生父名叫王再生,是个私塾先生,幼时 与徐东卿在私塾念书时的要好同学,成年后王从教, 徐从商,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早在18年前,两 人的妻子同时怀孕,在一次相聚时,喜笑之间,商定 若一方生男,另一方生女就“指腹为婚”。谁知王再 生肺病复发,在病重期间托付徐东卿帮忙带大孩子, 不久便去世了。当年王妻生了个儿子,取名王遗庭, 徐妻生了个女儿取名徐玲媛,婚约由此成立。但王妻 夫死后生活困难,又过度悲伤,遗庭两岁时母亲便过 世了。徐东卿把遗庭接过来抚养,改姓徐,徐遗庭成 为招女婿的儿子。少时遗庭与玲媛一起读书,一家生 活,但并不像青梅竹马。 徐东卿还有一个女儿叫徐玲敏,15岁,在振辉女 中读初三,生性活泼,喜欢唱歌,正在家度暑假。 徐玲媛与李芝云两人一路说说笑笑,一会儿工夫 就到徐家了。抬头一看,门楼上写着“徐府”两字。 徐府有三排,前排5间存放粮食和柴草,中间一排为 炉灶及餐厅,后排为楼房,楼上三间卧室。三排房屋 之间为两个天井,前天井栽有两棵桂花树,后天井放 着两个荷花缸,内种的水莲正开着几朵粉红色荷花。 徐玲媛一边领着李芝云转,一边介绍家里房子的用场 。同外面的大热天相比,室内显得十分阴凉,李芝云 说:“你家房子又大又好又气派,你真是大家闺秀啊 !” 一 徐玲媛说:“你太夸奖了,我倒觉得平时人少, 家里冷清清的。', 这时徐玲敏从客厅走出来,头上梳着两条小辫子 ,上身斜布衫,下身黑裙子,穿搭攀布鞋,一身学生 打扮。见有客人来,说:“贵客来访啦,姊姊是谁来 啦?” “你看看谁来了!” 玲敏睁大眼睛辨认:“呀,原来是芝云姊姊啊! 稀客,欢迎,欢迎!”说着快步走过来拉着芝云的手 ,亲热地说着。 芝云也赶快应道:“玲敏妹妹,有好几个月不见 了,好像越长越漂亮啦!” “哪里,哪里,一个暑假我的脸都晒黑了,你看 ,你看!”她指着自己的脸说着。 “这是健康美嘛!”芝云又笑着说。 “你才美哩,白白的、圆圆的、胖胖的脸。”玲 敏回敬道。 “玲敏快别说笑了,这兵慌马乱的年头美不美的 ,有什么意思。搞不好还惹祸呢!快倒杯水来招待客 人。”玲媛一本正经地说道。 芝云一边喝茶,一边打量着客厅。只见客厅正面 墙上挂着一幅对联,上联是:忠孝仁爱孝最大;下联 是:礼义廉耻义为先。上面的横匾是:仁爱为本。中 间挂一幅关公的彩画,两旁站立着关平和周仓,活现 出主人的气质。芝云说道:“你们家正是个仁义之家 。" 玲媛回道:“我们家虽然谈不上书香门第,但我 祖父曾是晚清时期的秀才,有些学问,自视清高,不 愿当官。父亲受祖父的影响,虽读过好几年私塾,为 人仗义,也不愿做官,而只做些济贫劝和的事。” 正说到这里,只听得外面传来气愤的口气,大声 说:“岂有此理,真是太气人了!”话音刚落,走进 一个高个子、50开外的中年人,脸微红,眉毛倒竖, 步伐坚定,像是很生气的样子。此人正是徐东卿。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