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卫立煌全传
ISBN: 9787512666450
李洪文 辽宁省作协会员。出版了专著《孙立人全传》《张作霖传》《雷军传》等。
1.困苦,扼住命运的咽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卫立煌生于农村,父亲早亡,他一无金钱,二无关系 ,三无文化,四无所长,五无家世。这样一个“五无”农 村青年,想要在民国的社会上取得成功,几乎绝无可能。 但他凭着自己非凡的勇敢和胆气,最终完成了从小兵到上 将的逆袭之旅。卫立煌是如何做到的? 合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随到商周时代。商朝称此地为 虎方,西周称夷虎,周武王时期,曾经按照公、侯、伯、 子、男等级爵别进行分封诸侯。当时庐国国君为子爵,称 为“庐子国”,该国曾建都于庐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这位统一华夏的君主废分 封制度,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汉唐一脉溯下,改庐江 郡为庐州,治合肥;宋元叠流承传,合肥县属淮南道庐州 ,后又改属江浙行省庐州府。明清两代,安徽巡抚治于合 肥县。公元1667年,安徽正式建省,取其省内“安庆府” 与“徽州府”之首字,故此称为——安徽省,而合肥县此 时则隶属于安徽省庐州府。 安徽古称“八皖之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真可 谓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青霜紫电,綮戟遥临。文有兴教 育举贤能的文翁、铁面无私的包拯、褒贬不一的李鸿章; 武有纶巾羽扇的周瑜、固守台澎的刘铭传、指挥北洋水师 的抗击外辱的丁汝昌。 可见,安徽是一方经济稍显落后的省份不假,但凡事 有一利也有一弊,正因此地生存艰难,很有志向远大的男 孩子不得不“往外走”,最后走出了一片人牛的“艳阳天 ”。 安徽合肥城东郊十余里,有一个濒临南淝河,风景秀 丽,绿柳环抱,民风古朴的小村,该村共有几十户人家, 以卫姓和杨姓居多,故此得名卫杨村。 安徽合肥卫杨村的卫姓开山鼻祖叫康叔,他是周文王 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武王姬发胞弟。周成王即位 之后,曾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平叛有功,封地于殷商故都 朝歌(今河南淇县),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后人称其为卫 康叔。 卫康叔上任时,其兄周公旦曾作《康诰》《酒诰》《 梓材》三篇文章,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卫康叔遵从其兄的 训诫,他明德宽刑、爱护百姓,使卫国成为远近闻名的一 方安定和富庶之地。 明朝时,居住在江苏省句容县的卫氏迁居合肥县,散 居在时雍门(今小东门)外兴隆庵旁。合肥卫氏的先祖在晚 清时,是名门望族,其代表人物有卫汝贵和卫汝成兄弟二 人。卫氏兄弟追随李鸿章,卫汝贵官拜盛军统领,卫汝成 为记名提督衔总兵。虽然卫氏兄弟的结局并不太好,但两 个人也都建立了偌大的功勋与名声。 卫氏宗主为让后人兴家乐业,子嗣不论捧经人仕、习 武从戎、商贾贸易还是勤于耕种,都要精业于勤,做出一 番成绩,便订立了十条家训,这十条家训是: 爱国、尊祖、孝亲、敬长、保节、明伦理、睦族、业 务、安分和急公——在这十条家训的框定之下,卫氏的子 卫立煌将军的一生中,曾做过三件最为精彩大事儿:第一件是1937年10月,他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忻口战役。第二件大事儿是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后,南京政府为打破日军的“铁壁囚笼”政策,在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这条公路肩负的任务是:抢运南京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军用物资,及国际援助中国战场的战略物资。蒋介石派卫立煌率领10万远征军赴缅,保护“滇缅公路”,卫立煌任中国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他率领滇西远征军十战松山、占芒友、遮放,最后攻克国门重镇畹町,并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与畹町之间的南坎会师,以大获全胜作为结束。鉴于卫立煌取得的辉煌战果,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直接称呼他为“百战百胜将军”!第三件事儿是:卫立煌是一位亲共的抗战将军。他在抗战初期,曾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长官,而八路军就归其管辖。卫立煌被称为当时国民党中的抗战派,他还多次明确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