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网络法治篇(2017—2023)(精)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网络法治篇(2017—2023)(精)
作者: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编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2.50
折扣购买: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网络法治篇(2017—2023)(精)
ISBN: 9787100242981

作者简介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宣传阐释研究工作,承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理论、战略、政策研究工作。研究院下设多个研究部门,研究领域包括网信理论与战略、网络传播、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国际问题、网络法治等。已连续出版《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网信年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大事长编》等书籍。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法治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指引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我国加快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迈上了新的历史方位。 网络立法加速推进。中国积极回应时代命题,健全网络权益保障机制,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下简称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网信领域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网络安全保护立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以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等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以下简称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制定治理网络暴力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以下简称反间谍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着眼于总体国家安全布局,全方位、多角度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完善数字经济法治规则,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新业态、新技术规制,制定出台关于区块链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等管理规定,明确智能网联汽车顶层框架设计,聚焦网约车精准化管理,促进云计算服务安全可信,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促进互联网新技术安全有序发展。 网络执法不断深化。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强化互联网信息内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打击侵犯个人信息权益行为;开展“剑网行动”,惩处网络侵权盗版行为;聚焦大型网络平台“二选一”垄断、价格欺诈、低价倾销等问题,通过行政约谈、行政指导、规则指引等多种监管手段,整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全面规范网络市场秩序;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整治算法滥用、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护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依据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开展网络安全评估工作。 网络司法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相继设立杭州、北京、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新型审理机制不断成熟。互联网法院同其他法院的互联网法庭依托现代科技开展网络司法,对涉网案件定纷止争,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全流程全领域规范在线诉讼、在线调解活动。建成支持全国四级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全国法院全部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和手机“掌上立案”,司法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科技强检工作,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检察应用中的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打造“智慧检务”。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等,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推进网络空间治理。 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显著提升。近年来,各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推动网络法治观念深入民心。结合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宪法和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普及,为网络法律法规的实施打下基础。围绕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发布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将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资源,有效提高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和网络素养。鼓励、引导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专业师生、网络文明志愿者参与网络普法工作,以“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壮大社会网络普法力量。网信部门全面开展“全国网络普法行”系列活动,推出一批网民喜闻乐见的网信普法宣传作品,以短视频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提升网民法治素养。深入开展网络法治研究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法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网络法治智库建设,加强网络与信息法学科建设,培育新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围绕数据权益保障、平台治理、人工智能治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研讨交流,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 一部详细了解2017—2023年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工具书。 1.强化政治引领:本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作为编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全面阐述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 2.科学设置体例结构:本书横向铺陈和纵向梳理相结合,主体内容聚焦于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四大板块,立足于七年来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突出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全方位展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3.注重专业性、可读性与实用性:本书坚持网络法治工具书定位,依托专业部门发布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专业分析,力求做到简明朴实、通俗易懂,从而为广大读者了解和认识我国网络法治发展历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