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的历史/彩色人文历史

演艺的历史/彩色人文历史
作者: (英)尼尔·格兰特|译者:黄跃华
出版社: 希望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4.70
折扣购买: 演艺的历史/彩色人文历史
ISBN: 753793440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以想像图解生活 人类充满了好奇心,但凡不解之事都力图寻根究底。 当然,早期的人类社会不大懂得可提供科学解释的 推理和实验过程,他们对推理过程所必需的资料也掌握得较少,因此,那 时的人们只 是很有限地运用推理,却更多地依赖于人类所拥有的另一项特别的能力— —想像。现 代人认定,早期人类要比现代人更富于想像力。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这 极可能恰恰 是因为较之现代人,他们更少受到理性的制约的缘故吧?但无论怎么说, 人类最伟大 的成就通常都离不开想像与推理。比如,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雷电是怎样 产生的?太 阳为何如此炽热?神话或宗教正可以从侧面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 仪式·伪装·舞剧 神话的另一功能是确定并增强某个社会为应对 外部世界所采取的社会行为。这两方面的功能 促成了各种仪式的产生。 仪式可以阐明无法用语言解释的事物,它的出现甚至可能比语言还早 。不少人猜 测,故事和冲突这两种戏剧中的主要成分极可能就萌生于远古的宗教仪式 中。在法国 西南部拉斯科洞穴和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穴里,残存着一些最古老的 旧石器时代 壁画。那上面,画着不少伪装成动物的人。有些人认为,壁画中的猎人只 是藉此巧妙 地靠近猎物而已。 我们大可不必理会这种缺乏想像的解释。事实上,凭借古时流传下来 的舞剧中那 些神情恍惚的表演者们所提供的证据,我们大致可以判定,这些猎人其实 是在尝试着 与他们将要猎捕的动物进行沟通,也就是说,他们已从某种意义上“变成 了”那些动 物——这正如我们现在评价某个非常逼真的表演时,会说演员“就是”他 所扮演的角 色一样。 圣兽“巴龙” 20世纪80年代, 英国人罗 纳德·哈伍德将镜头对准了印度尼 西亚的巴厘岛——他在为英国广播 公司制作表现戏剧史题材的电视系列 片。尽管那里游人如织,哈伍德仍将它描述为一个“充满了宗教、迷信和 魔力”之地。 正是在那里,哈伍德拍摄记录下了巴龙舞剧。在当地传说中,巴龙是 一种酷肖龙形的性情温厚的圣兽, 它深受土著们的敬仰。巴龙的魔力全在它的胡子上,因此当地的妇女往往 会戴上几缕它的胡子以驱灾辟邪。 扮演者通常头戴一副一直遮到演员的膝盖、很有气势的面具。这个舞剧曾 由当地普通的土著人来扮演,但现 在则已由专业演员担任。扮演“巴龙”的演员都是世代桕传、以此为生的 ,深受当地人的尊敬。 表演在圆形的场地上举行:载歌载舞中,一个像古印度史诗般悠长、 复杂的故事开始展开,其大意是在 历经各种磨难之后,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或是生命战胜了死神。巴龙舞 中,死神化身的阑答是位巫女,她 披头散发,吐着血红的长舌头,伸出细尖而长的指甲,形象恐怖吓人,而 其身旁永远跟着一群模样同样吓人 的爪牙。表演中不乏一些喜剧情节以及现代人很难效仿的象征性的暴力行 为(如咬下活鸡的头)。 演出在众舞者开始神情恍惚时进入高潮。这时,表演者已完全进入了 角色,绝无半点的矫揉造作,观众 们则热烈响应。 必不可少的面具 巴龙舞剧包含各国文化中神话仪式的许多典型特征,包括圆形“舞台 ”、舞 蹈(和音乐)的重要作用、演员与观众的热情参与,当然,更少不了面具。 事实上,面具不但使得表演者所扮演的角色更加栩栩如生,而且,它 本身就是一种备受尊崇的图腾。世 界上的许多地方都同样使用并珍爱这种神圣的面具。在巴布亚新几内亚, 为纪念河神,总会举行一年一度的 舞蹈表演,那些扮演部落祖先的表演者均戴着河泥制成的头盔状面具。表 演结束之后,这些面具都要被小心 翼翼地放回原处,并被悉心保存起来。 快乐哑剧的源流 近东戏剧萌芽 早在希腊人的祖先定居希腊之前,美索不 达米亚和埃及等更古老的文明中心就已经 在上演宗教戏剧了。我们无法明确界定宗教仪式和戏剧之间的区别,但毫 无 疑问,在被认为是最早的文明发祥地苏美尔的古城邦中,已经出现了某些 戏 剧成分。这在标志着一年中不同阶段的节日中可以找到。特别是在春节这 一 天,人们推举出一个普通百姓扮演一日之君王。这一习俗与中世纪欧洲的 “童子主教”和“圣诞宴会的司仪”非常相近。类似的习俗在苏美尔之后 的 古巴比伦文明中延续着,其中哑剧是宗教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绎埃及神话 毫无疑问,古埃及有戏剧存在,其中的神话主 题,如乱伦、谋杀、复仇等内容,与希腊神话 如出一辙。一些作家在书中描述了数干名演员表演战斗的场面,以及观众 观 看笑剧时大肆喧哗的场景,但是他们在提出这些证据时却不免有失偏颇。 而 最明确无误的证据来自于阿比杜斯的一座墓穴,墓穴中描绘了奥西里斯羽 化 成仙的戏剧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人将奥西里斯等同于狄俄尼索斯。奥西里斯是 埃 及的主神之一,与伊希斯(司生育和繁殖的女神)、何露斯(太阳神)共同 组成“三神”。阿比杜斯是膜拜三神的中心。奥西里斯本是司掌世间万物 的 神灵,后因他主掌冥府之事而备受人崇拜。他虽然经常被画成是绿色的, 但 皮肤似乎很黑,可能来自于上古时期生活在下埃及的某个民族。奥西里斯 创立了农业和宗教, 修建了第一批神庙和市镇。 在遍布埃及各地的神庙里,多由男、女祭司以哑剧形式表演的戏剧《 奥西里斯》着重表现 奥西里斯的死亡与复活。奥西里斯邪恶的红发兄弟塞特将他杀害,并将他 的尸体肢解,乱弃于 各处。但他忠诚的妻子(也是其胞妹)伊希斯将他除了阴茎(被一只螃蟹吃掉 了)以外的所有 尸块都捡了回来,并将各个尸块拼到一起,使奥西里斯死而复生(另一说法 是伊希斯首次对尸 体施行了防腐术)。奥西里斯将他对世间万物的统治权交给他与伊希斯的儿 子太阳神何露斯, 自己则专管冥府之事,这样,因为有了他的主管,其信徒们可以在来世继 续幸福地生活。 希腊人深谙埃及神话;对伊希斯的崇拜后来则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主 要宗教信仰。 希腊乡村仪式 在早期希腊的每一个小村落,每年都要庆祝与农业,特别是与万 物之神狄俄尼索斯有关的各种节日。狄俄尼索斯常被今人描绘为 酒神,相当于古罗马的巴克斯。其实他的背景很复杂,他是丰产、狂欢之 神,远离较为传统的 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负责酒神节上庆祝丰产的狂欢仪式。早期的酒 神节中包括献祭活人 牲、女性信众莫名的狂喜——这可能是药物引发的幻觉,这些令人难忘的 场景被艺术家捕捉到, 并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例如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市的雕像《欢舞中的女 祭司》(希腊原作的 罗马复制品)。许多学者,包括希罗多德认为,酒神颂(即赞美酒神的作品) 的作者是阿菜昂。 他的贡献是将仪式歌曲改编为正式文学作品,并教导合唱团演出。 人们正是从酒神节狂欢中找到了西方戏剧的根源。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