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作者: 钱穆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24
折扣购买: 孔子与论语
ISBN: 9787553813707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后移居台北,于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一生著述丰富,学识博达,被誉为“一代通儒”,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内容简介

大哉孔子 一 孔子乃中国一圣人。“圣”之一字,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特有名称。人格修养,达于某种境界,某种标准,则尊为“圣”。中国文化主要在讲究如何做人。以今语说之,可谓中国人做人道理是“大群主义”的,与西方社会之崇奉“个人主义”大不同。个人主义乃求在大群中完成其个人,大群主义则主以个人来完成此大群。故一主“分”,一主“合”。一重“争”,一重“和”。大群和合之最先一步则为“家”,其更大象征则为“国”,尽其量则曰“天下”。中国文化之主要目标,处家则求“家齐”,处国则求“国治”,处天下则求“天下平”。其一切工夫,则从各个人之“修身”做起。修身指人之品德言。具此品德始能成此事业。其事业最明显之表现则为政治。人能具此品德,成此事业,始为“圣”。 中国自古已多圣人,如尧、舜、禹、汤、文、武是也。故中国至西周时代,兼包黄河、长江两流域,已完成一和合大群,表现出一民族文化和平统一之大国。当时称之曰诸夏。夏之外尚有夷。其时中国则尚未达成一“平天下”之境界,然距此境界已不远。 下逮孔子时,周德已衰。孔子之所慕,则为周公。周公虽未登王位,然实际完成西周一代和平统一之大业者,则皆周公之功。孔子之志,则在此。孔子虽未在政治上得意,然其品德之修养,则犹有超乎自古圣人之上者。故其弟子称之曰:“孔子贤于尧舜远矣。”又曰:“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也。”后人承此意,尊孔子曰“至圣”。孔子以下,遂皆不得称圣人。如颜子、孟子,亦仅称“亚圣”。 二 然孔子未尝自居为圣。《孟子》记之曰: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 孔子曰:“圣则我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孔子常以“仁智”教人。孔子所谓“仁”,即犹本文所说之大群主义。惟其志在大群,故其所需之知识亦自与专为个人谋者有不同。欲修养其品德,即有待于种种知识,种种学问;而孔子则仅自居为一学者。孔子志在学古圣人,故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又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盖古圣人有其业,而孔子则仅能阐其道。故孔子不欲以圣自居。 孔子又曰: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当我身不能行此道,果此道传于后世,则后世必有能行之者。故孔子具此志而学,又推此心而教。孔子亦自居为一教者。中国大群主义之人文传统遂不专限表现在政治上,更重要乃表现在教育上。此一大群主义之人文大道,遂广泛普遍流传于全社会,则自孔子始。孔子之功,乃尤大于周公。故后人又尊孔子曰“先师”。 中国人常称“天地君亲师”。人生天地间,必求其能群。群道行于上,有国,斯有君。君者,群也。非其人之能群,又乌得为之君?群道行乎下,有家,斯有亲。“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不知亲父母,又何群之有!故中国人在家知“孝”,在国知“忠”,此皆人群大道。而传其道者则为师。故师与君亲乃得并列而为三。古书有之曰: 作之君,作之师。 又曰: 能为师者然后能为长。能为长者然后能为君。 师亦有“众”义。使其人无道,不得为人师,又乌得长其群而为之君?故就中国文化言,师犹当在君之上。中国人群大道之创建,先有君,而继之师;此诚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得以卓绝人寰之一大表现与大成功。自孔子以下历代国君,莫不知尊孔子。君位相承曰“治统”,三四百年无不变。孔子之教曰“道统”,则两千五百年来无有变。“道统”在“治统”之上,斯又中国大群主义之文化大统之所寄也。 ………… ★“一代通儒”“史学四大家”之一,钱穆先生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大陆shou发简体中文版! ★ 原书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本次出版,除了对原版进行了繁体字竖排转简体字横排的处理,并对各类专有名词统一加专名线,便于半白文体的阅读。简体中文版《孔子与论语》,更易上手更好读,近距离感受来自钱穆先生的温情与敬意。 ★ 国学宗师追述中国人的万世师表——孔子,解读中国人的“圣jing”——《论语》。还原真实的圣人形象,重温中国人的价值典范。 ★ 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重塑中国人智识、情感的筋骨血肉,解答中国人从过去到未来的道德母题。在失道、失礼、失乐之天下,实现救时、救世、救人之伟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