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精)/西方哲理译丛

忏悔录(精)/西方哲理译丛
作者: (古罗马)奥古斯丁|译者:任晓晋//王爱菊//潘玉莎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忏悔录(精)/西方哲理译丛
ISBN: 9787515516387

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354-430),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重要的著作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等。

内容简介

初到迦太基 一、来到迦太基:渴望爱情,“一大锅邪恶的 爱情” 我来到了迦太基,那里有一大锅邪恶的爱情在 我周围沸沸腾腾。我还没有爱上某个女子,却已经 对爱情有了无限的渴望,而且由于内心的渴求,我 怨恨自己不能渴求得更强烈些。由于我渴望着恋爱 ,我便追逐着爱情的目标,只恨生活过于平稳和缺 少危险的陷阱。我体内是饥渴的呀,只因为缺乏你 、我的上帝、我的精神食粮。可是我(虽然因为缺 乏你而饥渴),却并不渴求你;我并不渴求什么永 不朽坏的食粮,不是因为我已经饱尝其滋味,而是 因为我越空虚,就越厌恶想到它。由于这一切,我 的这颗灵魂有了疾病,并在体表生出许多疮疥来, 痛痒难忍,我于是以纵欲淫乱来抓挠;但是如果只 是肉体,里面没有灵魂,也不会成为爱情的对象。 那时我的渴望就是去爱和被爱,但尤其痛快的是从 爱我的人的身体上得到乐趣。 于是,友谊的溪流被我的肮脏不堪的欲望污染 了,它的清澈被我的地狱般的情欲玷污了。我虽是 如此邪恶的一个浊物,却无比虚荣无聊,竟然一心 冒充起纯洁和文雅起来。我就这样因为想爱而一头 陷入了爱情。我的上帝啊,我的慈爱,因为你的仁 慈,你在我那时的寻欢作乐中喷洒了多少苦涩!我 被人爱着,而且我们的爱情最终套上了圆满的枷锁 。我身披锁链,满心狂喜,同时又痛苦不堪,因为 我被嫉妒、怀疑、恐惧、愤怒、争吵这些烧红的铁 鞭抽打着。 二、对戏剧的狂热:表面的和真实的怜悯 我对戏剧渐渐迷恋起来。戏剧好似一面镜子, 映照着我自身的悲苦,并为我的欲望之火添浇燃油 。人们为什么愿意观看自己都无法承受的悲惨景象 并愿意为此伤心呢?观众的确愿意感到悲伤,而实 际上正是这种悲伤让他感到乐趣无穷。这难道不是 无比可怜和荒唐吗?人们越是在内心有这种哀愁的 感受,就越容易在看到台上此类情景时被打动。有 入遭受苦难,这叫悲惨;如果因为别人遭受苦难而 难受,这叫怜悯。可是戏剧中虚构的悲情如何能动 人恻隐之心呢?戏剧打动观众,不是促使他们帮助 受苦者,而是煽动他们可怜他。编剧者越是让观众 伤心,观众就越是喜欢他。如果戏中人物的悲惨, 不管是历史性的还是虚构的,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 表现,观众不能被感动得落泪,他一定马上扫兴地 离开戏院,口中怨声不迭。如果他为之动情流下眼 泪,他便饶有兴致地一直看完,陶醉不已。由此看 来,人们所追求的似乎就是眼泪和悲伤。可是人人 不都是趋乐避苦吗?当然,没有人愿意过悲惨的生 活,但可怜一下别人却大有乐趣,那么我们之所以 喜爱观看别人的悲惨,或许就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些 我们便没有可以怜悯的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