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44.00
折扣价: 26.84
折扣购买: 国学句典(四书五经中的智慧名言)
ISBN: 9787511380319
第一章 《论语》之修 养法则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开篇第一句 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这句话是本书的精华 ,朱熹予以极高评价,说 它是“人道之门,积德之 基”。这几句话看似平实 ,实则承载着千百年来中 国人所追求的真正修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说的是学习之道, 常常温习、时时琢磨、吃 透嚼烂,方能学有所得。 延伸到修养的层面,则是 敦促人们常常内省、时时 反思,这是修养的不二法 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说的正是君子之 交的本质是以心相交,友 谊在岁月里历久弥坚。延 伸开来,这其实是一种与 人为善的处世态度,人与 人之间应当追求一种和谐 、友爱的关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此句的重点落 在“不知”二字上。所谓“ 不知”,有两层含义:其 一,是无心。对于他人的 冒犯,倘若是无心之举, 就不必挂怀,这是真正的 宽容;其二,是无知。世 间之所以有种种不堪,究 其根源,皆是因为有的人 不明大道,深受其苦。如 若挂怀、生气,说明自己 的境界也不过如此,而真 正的君子则会抱有一颗悲 悯之心。 1.谈休养: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修养是一个人素质的 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可以从其日常的生活行 为上观察出来。比如待人 接物,学习知识,对待长 辈与晚辈的态度上,或者 细微到是否随手把垃圾放 进垃圾桶这种小习惯。同 时,也从这个小习惯、小 动作当中,能看到一个人 的修养如何。 儒学注重“克己复礼” ,注重修身,所以在儒家 中,“修身”与“仁”算是两 大命题。无论是《大学》 里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还是《周易》 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体现的都是个 人的“修身”以及素质上的 要求,而作为集孔子及其 弟子思想的大成之作,《 论语》的思想主要可以分 成两类。一个是从大方面 说,《论语》教人如何在 社会立足,如何出仕以及 该抱着怎么样的思想去治 国;一个是从小方面说, 《论语》教人如何善待老 人,经营家庭关系,处理 朋友关系,与人相处需要 注意什么,学习知识时该 抱有怎样的谦虚态度。当 然,《论语》作为一门儒 家经典书籍,其关于修养 的论述有很多。 譬如“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论语》是谈儿 女对父母的孝顺,以及为 人之道。“巧言令色,鲜 矣仁。”《论语》是谈花 言巧语装作和颜悦色的虚 伪之人。“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是谈在一个“ 千乘之国”中,该如何实 施仁政,如何治理国家。 而这些都被收录在《论语 十则》之中,《论语十则 》可以说是中小学生必备 教材。 《学而》是《论语》 第一篇,主要阐述人对知 识的学习,以及对知识该 怀有怎样的态度,从对待 知识的态度再延伸到为人 之道,治国之道。我们都 知道四书五经里的开篇都 具有重要的地位,《诗经 》《春秋》如此,《论语 》也是如此。而《学而》 作为《论语》第一篇,也 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学 而》第一章说的是什么呢 ? 《学而》第一章,开 篇便道:“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意 思是说,学过的内容再温 习一遍,不是一件很愉快 的事情吗?有远方的朋友 到访,不是一件很愉快的 事情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不生气,我不也是品德 上有素养的人吗?三句话 可以看作两段话,“学而 时习之”学习后温习,“有 朋自远方来”远方朋友的 到访,这都是“不亦说乎” 。而这些高兴之事的举例 ,都是为了铺垫下面的“ 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 知道我,我不生气的伏笔 ,并以此提出“不亦君子 乎?”的问话。这一下子 就从简单的快乐与不快乐 说到人的修养问题。 “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有修养的意 味。知是“知道”“知晓”的 意思。愠有“生气…‘恼怒” 之意。合起来,也就是我 们所知晓的,别人不知道 自己,自己还不生气,这 难道不是有素养的体现吗 ?这种素养,是极高水平 的素养。它不同于别人夸 赞你,你要谦虚回答的礼 貌;也不是别人指责你, 你沉默寡言的退让。“不 知而不愠”更像是一种“如 玉”的君子品行。 别人不知道你,或者 说自己的才能不被了解, 自己的做法不被理解。那 也没关系,不必大动肝火 ,要心平气和面对。这就 是君子素养的体现,也是 孔子所提倡的品行。 但这种品行,在现代 社会却很少见到。浮躁、 复杂的社会,让人觉得无 法适应,或者感觉没有知 己,没人能理解自己的行 为。这种想法能纾解自然 是好,最怕的是这种抑郁 的想法不能排解,久而久 之,就会压在心底,成为 心病。有的会因此得抑郁 症,而有的则会因为这种 不被理解,不被社会认同 的感觉,走向歧路。(P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