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传家继世长--何溥与何氏家风/名人家风丛书

读书传家继世长--何溥与何氏家风/名人家风丛书
作者: 王立刚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读书传家继世长--何溥与何氏家风/名人家风丛书
ISBN: 97875347828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何氏祖先留下的家训中,读书被看得最重要。 这是何氏家族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何氏家族能够经历 时代变迁而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进入清代之后,在何溥之前,何氏家族几代人中 没有一个人考中秀才。大约在康熙初年,何溥考中了 秀才,成为进入清代之后何氏家族考中秀才第一人, 而且通过何溥,何氏家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最初的物 质积累。 在清代,科举考试分为几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在 京城参加会试,然后参加殿试,会试考中称为“贡士 ”,贡士参加殿试之后称为“进士”。在参加会试之 前需要在各省的省城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在参加乡试之前,则要参加童试,童试考中者称为 “秀才”。进士、举人这时候距离何氏家族还很遥远 ,何溥获得的秀才名号,仅仅是科举考试中的最低一 级,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举名分,因为即使考中 秀才,也无法获得做官的资格。可是,考中秀才也很 不容易。考生需要先到所在县城参加县试,县试通过 之后,再到所在府(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地市)参加府试 ,府试通过之后还需要再一次来到府城参加院试。县 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都各有四五场,都各要经历 十多天。如果通过了县试,但没有通过府试,下次再 考,考生仍旧需要从县试再次考起。根据研究,清代 中期,大约每一百个人中才能有一个人考中秀才。其 录取率远低于今天任何一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的录取 率,甚至可以与最火热时期的公务员考试相比了。 清代的秀才与明代的秀才不甚相同。最大的区别 在于,明代的秀才较容易考中,因而社会上秀才的数 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秀才并不算是绝对的稀缺人 才。到了清代,国家对于秀才的录取名额做出了严格 的限制。清代中期以后,全国人口总数大量增加,从 康熙到乾隆,全国总人口增加了大约三倍,但是在此 期间,秀才的录取名额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所以 秀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大下降,成为稀缺人才。在 灵石县,每次童试,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往往有上千 人甚至数千人,但是录取名额最初只有12人。直到乾 隆五十四年(1789年),山西学政郑际唐见灵石文人辈 出,很多优秀人才,学问已经很好,却连一介秀才名 分都没有,于是专门为此向中央提出申请,希望增加 童试录取名额。最后,中央从山西大同府的童试名额 中划拨了3个名额给灵石。这样,灵石的童试录取名 额才增加到15人。但是,每次录取15人也远远不能满 足需求。许多规模不大的村庄,甚至一百年间没有出 过一个秀才。 在清代中期,因为录取名额太少而考生太多,考 中秀才是十分不易的,人们普遍感到“和尚普度,秀 才拘数”。 …… P6-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