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全传
作者简介
郑恩波,笔名红山鹰,满族,1939年生于辽宁省盖州市傍依渤海的一个小山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中国作协、中国译协会员,阿尔巴尼亚作家与艺术家协会唯一的外籍荣誉会员。
内容简介
一、大运河在这里转了个弯儿 北运河宛如一条宽宽的银色的飘带,从通州城北向南甩出去,舞动在素 称宽旷 的河北平原上。她满载着干百万京东人民的汗水、眼泪和希望,时而温文尔 雅,时 而暴跳如雷,不知辛劳地日夜流淌。穿过25里路上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庄 ,一头撞 在几大堆翠柳覆盖、苇草丛生的白沙丘上。于是,她不得不改变一下烈性脾 气,绕个 大弯儿,圈住一大片沙滩,然后再温顺地向武清县方向流去,直奔天津卫的 身旁。 就在这一大片高低不平的沙滩地上,岁月孕育出儒林村、供给店、沙古 堆三个 小小的村落。其中儒林村又是小中之小,当年土地改革时只有36座门楼,72 户人 家。即使到了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年轻小伙子一娶上媳妇就离开父母, 另立门 户的今天,全村农户也才只有一百出头。虽然两年前新修的一条高高的30米 宽的运 河大堤从村中央直插而过,也依然看得出,它比邻近的供给店和沙古堆地势 都高出 一头。听儒林村七八十岁的白须老翁说,这个小小的村子形成于300年前的 清朝初 年,全部房舍几乎都盖在一个大沙坨上。村中的土地三分之一被清朝王室跑 马圈占, 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旗地。三分之一原是财主人家的锅伙,是外来的长工安 身立命 之处。另外三分之一是运河上的客船、货船和渔船泊岸,船工、纤夫和张网 捕鱼者 在这里搭起茅草棚遮风避雨,时间久了,自然形成了居留地。 在漫长的岁月里,儒林村曾有过不少别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 军游击 队常在儒林村安营扎寨,为了迷惑敌人,就给这个小村起了花街、鹊桥、燕 窝、连 环套、罾罟台、星眨眼、鱼菱村等诸多别名和代号。 如今的儒林村,到处都是青堂瓦舍,每家房前屋后,全被一人多高的桃 、李、 杏、梨、海棠、柿子、苹果树簇拥着。一座座油漆门楼,闪光耀眼,门楼内 外一排 排粗壮肥硕的向日葵,更逗人喜爱,时时地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村西是一大 片足有 五里长的浓密树林,杨、柳、槐、桑、枣、榆各种树木蓊蓊郁郁,好似一堵 绿色的 城墙。暮春时节,青青的麦苗拔节没膝时,你如果到儒林村走一程,那醉人 的槐树 花香,会让你感觉到从嗓子眼到胸口窝都是清凉舒坦的。柏油路从北京、通 州城和 郎府乡直接通到村里,那崭新锃亮的嘉陵摩托,凤凰牌自行车,在村子里飞 来飞去。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不知谁家的录音机传出了当代女歌王 彭丽媛那 嘹亮、甜润的歌声,让人顿时忘记了劳作的疲惫,插上了遐想的翅膀飞翔… … 可是,半个世纪以前,这片土地上却是另外一种阴森可怕、满目凄凉的 景象: 每年霜降一过,直到来年的清明节,黄焦焦的风沙,从口外卷过长城, 横扫小 家碧玉的温榆河、儿马蛋子的箭杆河,直逼通州以南运河两岸的大小村庄。 儒林村 的沙丘逐年增高,家家的院子里,泥沙也不断加厚,如不勤扫常撮,几年光 景,窗 台就会被沙土湮没。春季里,出土的小苗嫩绿可爱,然而,一夜狂风过后, 一棵棵、 一片片的嫩苗便蔫蔫地趴倒在地,活不成了。买得起种子,买不了苗,于是 只好破 垄再种,有谁惹得起卷沙的风啊! , 到了连雨河涨的三伏天,穷人家更添一层愁。柳枝糊泥巴的房屋,被水 泡上三 天五日,不塌下房梁,也得倒了山墙。身子骨硬朗的老头、老太太,还可以 到河边 捡上一抱顺河水飘下来的浪柴,晒干了,熬碗菜粥。体弱多病的老人,无柴 烧火, 只好凉啃硬咽菜饽饽。老天爷不开晴,穷人的脸上就别想能有个笑容。身强 力壮的 男子,不是到门头沟下煤矿,就是撑篙开船进京下卫。家里家外的重活儿、 脏活儿、 累活儿,全都落在女人的肩上。儒林村一辈又一辈的青天,全由女人们顶着 呢!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