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斗传(上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19年“五四’’以后,老师们给学生们讲民主 和科学,讲“德先生、赛先生”,提倡白话文。学生 们开始接触新思想和新理论,虽然并不十分懂,但多 少知道了一点民主和科学,了解到封建帝制是不好的 :老师们还讲爱国主义,说帝国主义总是欺负中国,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必须强大起来。有的老师 说,将来最好当工程师,可以建设国家。张光斗当时 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工程师.但知道工程师是建设国 家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初步在他头脑中生根。日本侵 略中国,逼迫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 学校中,学生掀起爱国运动,进行游行,搞宣传,写 传单贴在镇中心石碑上。他(11.2f对北洋政府,要 求惩办卖国贼。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痛 恨Et本。他们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到商店抄东洋货 ,加以焚烧。这样的运动断断续续地搞了两三年。张 光斗是积极分子,爱国主义深入他心中。 1921年.张光斗9岁。父亲因病回家,病很重, 看来难治了,母亲求神拜佛,还责怪邻居坏了张家风 水,十分迷信。张光斗不赞成,但母亲不听,张光斗 也很着急。幸而后来有个名中医,把父亲的病治好了 。父亲从此在家养病,也做些工作,赚钱养家。这对 张光斗也是一个机遇,父亲病好了,他才有升学的机 会。次年大哥结婚了。清明季节,父母率领新婚大哥 夫妇和张光斗,去无锡县洛社镇张家巷祖坟扫墓。坟 园虽小,却树木茂盛,旁有坟田两亩,租给了亲戚, 租金作为维护坟园之用。纪念祖先,看望亲戚,使张 光斗认识了许多长辈,也知道了父亲早年离开洛社老 家,到常熟鹿苑谋生。隔年,张光斗的大嫂生了侄子 张元春,这是张家的喜事。张光斗又多了帮带孩子的 任务。接着,二哥结婚,娶二嫂金玉琴,这应该是喜 事,但是婆媳、妯娌不和,引起矛盾,张光斗力图劝 解。所幸母亲顾大体,仍能相安共处。 1922年,张光斗10岁,小学四年级毕业。当时晋 安小学改为完全小学,学制6年,他继续在原校学习 。他希望能升学,所以加倍用功,尤其是在国文、算 术和英文等课程上。他后来认识到,自己当年是死读 书,虽然考试分数很高,但缺少自学和创新能力。他 认为,小学时的教育对他影响很大,导致后来他的创 新意识很弱,这是教训。 1924年,张光斗12岁,于完全小学毕业,家里为 此召开家庭会议。当时虽然父亲已退休,但大哥在晋 安小学当校长,二哥在鹿苑镇义昌木行当学徒,三哥 在常熟县宝天银楼当学徒,学徒不久能转为职员,所 以家庭经济条件较有好转。大家决定要他升学,由大 哥送他到上海考学校,同去的还有同学钱楚才。母亲 要他上乙商职业学校,毕业后可在海关和邮局工作, 待遇高,大家都同意。张光斗觉得能升学就满意了, 但还是想当工程师。 到了上海,张光斗住在大堂叔父张钟骐家。 他和钱楚才去乙商投考。题目不难,他考得还不 错。五堂叔父张钟虎说,乙商毕业后前途不大,不如 去考交通部直辖南洋大学附属小学(后改为上海交通 大学附小,简称交大附小),将来可上交通大学,毕 业后当工程师,张光斗非常愿意。他记得,小学时冯 范老师常称赞上海交通大学,而且许多老师都希望他 将来当工程师,当工程师也是他自己的梦想。因此他 恳求大哥同意他去投考交大附小。大哥在五堂叔父劝 说下,又送他去考交大附小。他考得还可以。大哥还 去找了该校教师林公藻先生,他在无锡第三师范时的 同学,托他照应。这次他们在上海住了近一个月,张 光斗看到大堂叔父的嫖赌生活,并把大哥带坏了,他 很有意见,但管不了他们。这是此行的一大损失。 张光斗回家后不久。乙商和交大附小招考都发榜 了,他都被录取了,很高兴。但是钱楚才落选了,很 不幸。于是家庭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张光斗上哪个学 校。意见分歧很大,母亲坚持要他上乙商,因为费用 少,3年就可毕业,工作后可拿薪金。张光斗想上交 大附小,将来可以当工程师。父亲疼爱他,同意了他 的要求。但上交大附小费用很高,每年约需200银圆 ,家庭负担困难。经过反复商量,父亲和哥哥们决定 节衣缩食,省出钱来供他上学。母亲也疼爱他,最后 也同意了。这也是他的机遇。 1924年秋,张光斗12岁,去上海交通大学附小上 学,同乡的一位上海爱国女校女教师去上海上任,顺 便送他到交大附小。他上高小二年级,因为是乡下孩 子,又不会说上海话,土里土气,被同学取笑。同学 顾德欢、费骅、刘永懋、张华增等对他很好,帮助他 ,不久他就习惯了。附小校规很严,按时起床、早操 、上课、晚自习、就寝,不许出校门,带的钱必须交 给学监沈同一先生代管。张光斗记得他有一个铜板, 也交给沈先生,沈先生认真地收下,可见张光斗的诚 实与老师的严格。学校有童子军,所有学生都必须参 加。张光斗穿上制服和皮鞋,很得意,这是他第一次 穿皮鞋。他积极参加童子军的各种活动。童子军的三 守则“勇敢、诚实和友爱”,他忠实地遵守。少年时 代的教育对培养人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