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通俗讲稿

易经通俗讲稿
作者: 孟昭旭|责编:薛治
出版社: 华龄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8.40
折扣购买: 易经通俗讲稿
ISBN: 978751692100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先民的宇宙观 《易》日:“太易,无之 祖也;太初,气之始也; 太始,形之始也;太素, 质之始也。”①子日: “易 有太极,是生两仪。”② 我们古代先民,把宇宙 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太易”,这个 阶段处于无的状态,就是 空无一物,什么都没有; 第二个阶段叫“太初”,这个 阶段处于气体状态,整个 宇宙就是一团气,什么也 看不见,什么也摸不着; 第三个阶段叫“太始”,这个 阶段有形而无质,整个宇 宙充满絮状的东西;第四 个阶段叫“太素”,这个阶段 是既有形也有质的状态, 似星体出现,但仍是混沌 一片,宇宙秩序尚未完善 ;第五个阶段叫“太极”,这 个阶段天地初开,太阳系 诞生并形成,整个宇宙内 的天体结构至善至美,天 体运转井然有序。 结合宇宙大爆炸的理论 ③,看看我们古代先民对 宇宙形成的理解,是否与 现代科学结论相吻合。 。r太易”,我们古代先 民认为是“无”的状态。大爆 炸的理论则认为,我们如 今的宇宙,起源于极小的 点,这个点甚至比原子还 小,它的质量无限大,密 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 温度无限高。试想一下, 一滴水中就有30亿亿个原 子世界,那么那个奇点比 原子还小,可不就是“无”的 状态吗!可以肯定地说,我 们古代先民的认知,和现 代科学的认知是一致的, 是吻合的。 “太初”,我们古代先民 认为是一团“气”的状态。大 爆炸的理论则认为,那个 奇点在近138亿年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