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湖北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系列丛书

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湖北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系列丛书
作者: 编者:李奇
出版社: 武汉理工
原售价: 267.00
折扣价: 189.60
折扣购买: 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湖北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系列丛书
ISBN: 978756295585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期,而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尤以蛋壳黑陶的制 作工艺水平最高;往西则逐渐减少,如黄河上游的齐 家文化甚至没有使用轮制法。长江流域在马家浜文化 晚期同样出现轮制法,而到良渚文化时期则普遍使用 。 陶器成形以后,要在陶坯上进行修饰加工。首先 是磨光。用砾石或者骨器在表面压磨,烧好之后表面 会发出光亮。新石器时代普遍采用这种方法,彩陶、 黑陶、灰陶都需要经过磨光处理,然后施加陶衣(或 称为色衣)。即用陶土调成泥浆,施于陶器的表面, 烧好之后器表附着一层陶衣,一般有红、棕、白等颜 色。新石器时代有相当数量的陶器还附有纹饰。施加 纹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彩绘。一般绘有赭 红、黑、白等颜色。彩绘陶器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 在陶器未烧制之前画上去;二是在陶器烧成以后再画 上去。前者不易脱落,后一种方法的彩绘容易脱落, 这与真正的彩陶有一定的区别。2.拍印。在木板或 陶拍上刻上条形、方格形或者几何形的阴文,拍印在 陶坯上即出现篮纹、方格纹和几何形的印文,也有在 木板上缠绕绳子,拍印在陶坯上后呈现错乱的绳纹。 3.压印。在细木棒上用绳子缠成中间粗两端细的轴 状工具,可在陶坯上压印出成排而整齐的绳纹,或用 箅状器压印出箅点纹和弧线纹。4.刻划。用细骨、 木棒作工具,在陶坯上划出弦纹、几何纹等纹饰,或 戳印成点状纹。5.附加纹饰。在陶器表面附加泥条 或泥饼,有的用细泥条组成各种花纹;也有的用宽泥 条围绕器物的颈、腹等部位,上面再加印绳纹。 (P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