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陆贽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作者: 王素著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陆贽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ISBN: 978730503500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节 时代 本节所谓的“时代”,古人通称“时世”,如《荀子·尧问》:“时 世不同,誉何由生?”唐人讳世为代,认为时世、家世对个人身世的影响至 深,秦韬玉的《贫女诗》就反映了三者的关系①。但同一时世对同时的人 却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中唐时,刘晏(715~780)、杨炎(727—781)、 李泌(722._7**)都曾在陆贽之前任相,但功业与政见并不相同。至于同时 的奸相、庸相如卢杞、张延赏、窦参、赵憬也表现各异。因此,历史家知 人论世,决不可将“时代背景”统一张贴,而应该依据所评对象的毕生行 事,从总的背景中,找出对其人影响*深的某些特点,以便互相印证,于 同中求异。 陆贽的一生正处在中唐的前期,即从安史之乱至永贞革新这五十余年 ②。 在此之前,唐朝由开国之初,经过贞观之治,至开元时已达全盛。其 时政治上巩固了中央集权,全国由十道分为十五道,以下州县都如身之使 臂,臂之使指,统一在中央管辖之下。与此相应实行了府兵制,既可以保 卫朝廷,又可以防守边镇,使**有磐石之安。经济上仍以农业为根本, 在全国推行了均田制。按其推行程度,关东地区*高,长江流域次之,关 中地区*低,边疆一带虽未如实授田,但也起到鼓励农户垦荒的作用。与 此相应,施行了以人丁为本,以收取实物为主的租庸调制。*初因大部人 丁按规定*了田,并据此纳田租,交户调,服徭役,使农民生活有了保障 ,户口增加,社会也I;I趋富裕安定。对外关系上,太宗、高宗、武周三 朝,先后征服了高丽、百济,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继灭东西突厥,在西 *降城(今内蒙古五原)设燕然都护府,在龟兹设安西都护府,于是漠南无 王庭。玄宗开、天之际铁勒强部回纥击杀突厥末代白眉可汗,玄宗册立其 首领为怀仁可汗。自后回纥疆土东至室韦,西达金山,南跨大漠,尽有东 突厥之地,而且怀仁可汗甘心内附,不为唐患。遗憾的是,原与唐朝联姻 的吐蕃自松赞干布(617-650)死后,国力益强,不但吞并唐朝的属国吐谷浑 ,而且不断与唐廷争夺安西四镇,劫掠唐代羁縻州县。直到安禄山起兵前 夕,唐朝的西北境仍不得安宁。 安史之乱闹了9年,*事上算是平定了,但全国已面目全非。抛开社会 深层不论,只从人人感知的表面看,就与上述开元以前迥不相同:政治上 ,中央集权制已大为削弱,战乱所培育的地方强藩多半拥兵坐大,不服朝 廷节制。或自行废立,或父死子继,或阳奉阴违,或彼此勾结,公然与朝 廷对抗。加以战乱**破坏了府兵制,中央在*事上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朝廷长期被架空,全国长期陷入半分裂状态。经济上,因战乱而使全国 著籍人口由乱前天宝十三载(754)的5200万降至乱平后广德二年(7**)的 1600万。农民死的且不说,活的也流亡四方,重新均田既不可能,租庸调 也无从索取。由于旧的赋役制**破坏,新的赋税制尚未形成,朝廷*费 无着,**断了财源,因而如何改革税法,增加税收,如何恢复农业,乃 至发展商业、手工业,便成了乱后刻不容缓的事。至于对外关系,本与国 力强弱密不可分。多年来,朝廷屡借外兵助平内乱,以致国威大损。P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