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9.20
折扣购买: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ISBN: 9787559871626
隋福民,1972年出生,辽宁阜新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研究会副会长,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农村经济、世界经济史以及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等。
英国第三代经济史学家的代表学者阿什顿于1946年就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史教授时说:“(历史)资料并不戴着标志内容的袖章……即便是有经验的史学专家,也需用一套大致自成体系的原则作为取舍选择标准……正如渔民需要用一张渔网来区分那些捕去出卖同让它留在海里的鱼一样。但这张网必须成于专门网工之手,而不是随意编制的织物。编织‘经济史学’这个行业的专用网的人就是经济学家。” 1947年,熊彼特在美国《经济史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史中的创造性反应》的论文。 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他们愿意,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可以携手做一次有趣而有益于社会的旅行,即对经济变革这个许久以来被人忽视的领域进行考察。” 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史学家发起“新经济史革命”,直接原因是他们对当时美国经济史研究状况的不满以及对已有结论的怀疑。美国经济史学会成立于1940年,当时的许多经济史学家都是历史学家出身,因而对经济学理论和数学知之甚少,经济史著作中长于叙述而短于经济分析和数据处理。在新经济史学家看来,这种研究在资料和方法上都存在问题。 1964年,福格尔躬行己说,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3 。这部著作运用“反事实度量法”推算出了铁路在 美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论是,如果没有铁路,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至多减少3%。铁路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并不像某些学者所说的 那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反驳了罗斯托的“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 不可分割”的论点。 我是在编辑《经济学的修辞》时发现的这本书(当时叫《创新与融合:美国新经济史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1957-2004)》)。《修辞》中对福格尔修辞手法的描述让我有一些不解,是网上这本书的一个文摘帮我解了惑。当时我就想,肯定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读者,在阅读福格尔和诺思等计量学派或新制度学派学者的作品时,也会碰到难以理解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有一本辅助读物来帮梳理和解惑,《新经济史革命》就是这样一本书。本书对经济史学家诺思、福格尔的著作的解读清晰通透,见解独到。此书总结的历史研究方法,如反事实度量法、间接计量法、史论统一,能够丰富历史研究的工具库,加深我们对于历史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