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耶鲁的10个成功秘密
作者简介
方向苹,笔名方聆,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以本名方向苹著有《拆掉思维的墙》《怪情绪心理学:做自己情绪的旁观者》《儿童性格色彩心理学》《别让孩子伤在童年: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从 0-1:构建有效沟通的亲子桥梁》等书,以笔名方聆著有《提高抗挫力: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一书。作品以深厚的文字功底、独特的个人体验以及独到的见解深受读者好评。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拥有信仰,生命就充满勇气和力量 “永逐光明,追求真理”,这是耶鲁大学的信仰,这个信仰对耶鲁大学何其重要——它指引着耶鲁大学的方向,带给耶鲁大学以力量,支撑起耶鲁大学的灵魂。信仰决定耶鲁大学的命运,它使耶鲁大学永远奔腾在澎湃的路上。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信仰就是希望。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人心中怀有希望。这种希望是对光明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对美好的希冀。有了希望,柔弱的生命就充满了勇气和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能冲破黎明前漫长的黑暗,迎来生机勃勃的明天! 因此,永远不丢弃自己的信仰,就永远不会失去心中的希望,信仰将会使我们的人生闪闪发亮! 没有信仰,人就犹如没有灵魂 信仰究竟有多么重要?耶鲁大学用它曲折、辉煌的发展史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短短300 余年间,耶鲁大学就从一所规模很小的宗教教派学院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与它拥有的信仰不无关系。在克莱普校长设计的耶鲁大学的校徽上,写着一句拉丁文——“光明与真理”。 如今,耶鲁大学已历经300 年的风风雨雨,焕发出幽远的光芒,这几个字仍然是耶鲁人的不变追求,是信仰给了耶鲁人清晰而又准确的发展方向!那么,耶鲁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就是——“永逐光明,追求真理”!在这八个字的指引下,耶鲁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了种种奇迹,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独有的耶鲁精神。 可见,信仰对人类的重要性。用一句话来说,有信仰才会有所追求! 对一个人来说,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人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犹如行尸走兽。而对一所大学来说,也同样需要灵魂。对于这一点,美国学者威廉·布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学也像人一样,不是被生产制造出来的,它们是有灵魂和躯体且不断生长的鲜活生命体。”由此看来,信仰为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大学跳动的生命,让这所大学因此不断奔腾向前。 而没有信仰,人又会如何?当然就会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看看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人,为什么会活得如此黯淡、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病恹恹地随波逐流,飘到哪儿算哪儿,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信仰。 希伯来是一位美国黑人。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很低,因此,很少进入高层政界,但希伯来却担任了美国纽约州的黑人州长。 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这要从希伯来困苦的成长环境说起…… 希伯来成长于一个环境恶劣的贫民窟,那里充满暴力,聚集着众多的无家可归者。他所在的学校条件很差,同学们打架斗殴、逃课、四处滋生是非。希伯来开始也和同学们一样每天只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这一切都让校长罗尔非常担忧,他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引导、感化他们,但都没用。后来他注意到学生们都很相信占卜,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校长叫住了正在校园里玩耍的希伯来,说:“我来给你看看手相。” 希伯来把自己脏兮兮的小手伸给校长,校长认真地看了好久,啧啧赞叹道:“太厉害了,太不可思议了,你将来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你修长的拇指预示着你将要成为政要人物。” “纽约州的州长?”希伯来对此难以置信,他摇摇头说:“我不相信!” 校长接着说:“你想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你想不想改变美国黑人的现状?你想不想为全体美国人民服务?” “想!”希伯来坚定且大声地说。 “那就相信我说的话吧,你将会成为纽约州的州长,只要你有改变命运、服务社会的信仰!” 校长的话感染了希伯来。从此后,他不再浑浑噩噩了,因为,他有了信仰。 在信仰的指引下,希伯来的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说话做事有了绅士风度,注重个人卫生,讲话不再粗俗,处处注意文明,并想办法感染身边的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时时这样要求自己。数十年后,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他51 岁时,他真的成了一名州长。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他兢兢业业地为美国黑人、美国人民服务,由此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拥戴。 希伯来由此感概道:“感谢罗尔校长,没有他的启发,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没有信仰的指引,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有了信仰,我才有了追求,有了现在的幸福。”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它把一个没有目标、没有希望、没有明天的小混混了变成了一个能够服务于他人的美国州长。对一个人来说,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对一个学校来说,更是如此。耶鲁大学在“永逐光明,追求真理”的信仰指引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勇攀教育高峰。耶鲁大学的发展轨迹正显示出耶鲁人对“光明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300 年间,耶鲁大学能够稳固、健康、持续地发展,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正说明信仰决定了耶鲁大学的命运。而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信仰往往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有信仰,我们才会有精神支柱,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有信仰,人才不会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狭隘、那么软弱。 信仰能帮助你向一个更好的“我”迈进。信仰能帮你成就一个更宽阔、更有深度的人生。信仰就是一个人灵魂的体现。因此,树立自己的信仰吧,像耶鲁人一样,听从信仰的召唤,克服重重磨难,不断向前去实现自己心中的信仰。 心存美好,眼睛就会折射出光芒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不能发现美呢?因为缺少欣赏美的心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中没有美好的念想,眼睛便无法折射耀眼的光芒。没有光芒的照射,原本光明的世界也会变得黯然无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这个世界缺少美好,不够光明,是因为我们的心灵缺少美好,我们的心灵不够光明。 耶鲁大学的校训之一便是“光明”,并把这样的校训刻在校徽上,别在每一个耶鲁学子的胸口,让他们永远铭记。耶鲁大学为什么把“光明”当做校训?是因为他们坚信人间是光明的,人间充满了美好和希望。但追求到光明的前提是什么?是人心首先要心存美好和光明。用光明的心灵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光明的。 因此,“永逐光明”不仅是耶鲁大学对这个世界的向往,更是耶鲁学子们对自己内心的要求。一位耶鲁大学的毕业生正是这种信仰的践行者。 你一定都听过这样一首歌:“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快奔驰过田野,我们欢笑又歌唱,马儿铃声响叮当,令人精神多欢畅,我们今晚滑雪真快乐,把滑雪歌儿唱。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这首歌的创作者就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约翰·皮尔彭特。 这首歌从词到曲都充满了欢快、祥和和向上的节奏,你一定会想,这首歌的作者皮尔彭特一定有着非常顺利、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然他怎么会写出这样美好的歌词和旋律。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皮尔彭特的一生吧。 约翰·皮尔彭特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这个职业看上去既体面又有前途,他的将来似乎也充满了希望。然而命运并没有按他希望的那个样子去发展,皮尔彭特对学生过于宽容,当时保守的教育界并不认同他的教学方法,很快他就被挤出了教育界。 但皮尔彭特对此并不在意,仍然相信,世间充满了美好和光明。 不久后,他成为了一名律师,他在为维护法律的公正做着努力。但皮尔彭特似乎一点都不懂得当时的“行业规则”——谁有钱就为谁服务,而是爱憎分明,不惜得罪权贵,一心只为好人、穷人谋福利。这样的他仍然不被律师界所接纳,皮尔彭特只好又离开了律师界。 接着,他又成为了一名纺织品推销商。然而,他并没有从过去的挫折中吸取教训,依然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圆滑地去谈判,所以在竞争中总让对手占便宜。于是,他只好再次改行当了牧师。然而,他又因为支持禁酒和反对奴隶制而得罪了教区信徒,结果又被迫辞职了。 皮尔彭特就这样度过了他的一生,81 岁时他去世了。在他的一生中,他几乎一事无成。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叹:皮尔彭特多么失败啊!他一定会感叹命运的不公、怨恨世间的不美好、觉得人间充满了黑暗。然而,皮尔彭特用歌声回答了人们对他的疑问: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一个风雪弥漫的冬夜,一群年轻的朋友坐在雪橇上,听着清脆的铃铛声,一路欢笑歌唱…… 你能从这首歌中获得哪些正能量呢?你一定会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光明。一路历经挫折的皮尔彭特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充满了正能量的歌曲呢?正是因为在他的心中充满了美好。一个心存美好的人,不光自己能感受到世间的光明,也能给这个世界创造出更多的光明。 这就是耶鲁精神——“永逐光明”的作用。即便皮尔彭特已经从耶鲁大学毕业了,耶鲁精神仍然影响着他、激励着他、感染着他。在人生的任何时刻,他都铭记着耶鲁精神,践行着耶鲁精神,并把耶鲁精神当做他人生的准则。 所以,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个人的失意算什么?而放弃自己的信仰,不再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屈服于世界黑暗的一面,则是他永远无法做到的。而现在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拥有皮尔彭特这样的美好心灵,他们往往看到的更多是生活中负面、阴暗的事物。他们无力改变,只好明哲保身或同流合污,用这样的方式来蒙蔽他们的双眼,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更不相信人间有光明。所以,他们也只能生活在“黑暗”中,难以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要看到和拥有世间的光明,应该呼唤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先变得美好起来吧! 因为,心存美好,人间就有光明! ◎来自耶鲁的精英教育秘诀,激励每一代人!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耶鲁思维”,像耶鲁学子那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敢于尝试,敢于丢脸。 ◎在我的平凡世界里,我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