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质量管理思想史
ISBN: 9787516426944
蒋明琳 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物流管理等。主持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厅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厅级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经济体制改革》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4篇论文被EI期刊检索,1篇论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并获得较好成绩,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一、世界范围的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根据日本质量管理专家高木金地教授对石器时代的器物考证,认为在1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产生了朴素的质量管理意识,这些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留有简陋的质量检验痕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形态变得更加复杂,为更好地适应种植、驯养、制造和交换等活动,人类对产品质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后来,人类为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了分工,一些职业实现了专业性发展,如农民、工匠和商人等职业。工作的专业性分工,使农村市场上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出现分歧,并引发一系列新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纷争的焦点,引发社会管理者对产品质量管理的思考,并在相关立法中得以体现。从出土的相关文献可知,人类最早有关质量责任的法律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8世纪,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房屋建造因质量问题而倒塌,并致房主身亡,营造商将被处以极刑。在中东,一块被挖掘出的泥土档案记录显示,大约在公元前429年,皇室管理者对皇室所设工场的产品开展原始的质量管理,具体规定如下:皇室用的金戒指若装上翡翠,要保证翡翠20年内不会掉落下来。如果掉落下来,作为处罚,工场要向皇室赔偿价值10个“马拉”(Mana)的银子。在中国,《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工业的质量管理方法,内容十分丰富,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质量管理的国家。《管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著作中都有丰富的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古代,中西方生产者在劳作过程中逐步发展了质量管理的内涵。但受限于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古代产品主要是满足自给自足,商品交换的规模和范围还极其有限。而且那时的产品工艺都较为简单,大多数产品并不需要太多的劳动者参与就能完成,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质量管理虽然有所发展,但还处于较低层次,因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还局限在市场上,比较容易解决。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运用也更加多样化,已经无法依靠人的感官直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产品推陈出新,促使生产模式不断变革,需要更加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另外,随着新的产品生产出来并被销售到更加广阔的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产品的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 “企业管理思想史”丛书体现当代管理学领域最新原创标志性成果,不仅有助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管理文化,也有利于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主题主线,助力中国企业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为中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企业管理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管理的窗口,加快中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