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13.80
折扣购买: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ISBN: 9787535479853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全球销量第一的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40人”。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7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第一名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作者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中国大妈”等词语皆成为流行词汇。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1923年12月31日晚10点。满腹心事的沙赫特从柏 林赶到了伦敦。雾气朦胧的寒冷冬夜,并不能驱散英 国人庆祝新年的热情。大街小巷的酒吧里人声鼎沸, 觥筹交错间,已全然将5年前那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尽 抛脑后,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和平的美好时光。 此时沙赫特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的祖国——德 国正在贫困、饥饿和愤怒中挣扎。一战失败的巨大阴 影,割让1/10领土的奇耻大辱,英法125亿美元(相 当于德国战前一年的GDP)巨额战争赔款的勒索,法国 最近出兵强占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粗暴行为,特别是今 年横扫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彻底洗劫了德国中产阶 级的财富。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马克的价值被抛进人间 炼狱,德国人欲哭无泪,沙赫特扼腕长叹。沙赫特深 知此行对德国马克命运的意义重大,他是来向英国人 借钱的。 仅仅在一个半月前的11月12日,沙赫特才被紧急 任命为德国货币委员会主席,享受内阁部长待遇,对 德国的货币问题拥有最后的否决权,地位堪称德国的 经济沙皇。临危受命的沙赫特,立刻投人了拯救德国 马克的工作中。 此时的德国马克。已经从一年前的1美元兑9000 马克,狂贬到1美元兑1.3万亿马克!马克的信用已 经彻底崩溃,无法挽救了。沙赫特和德国政府只得另 想他法。由于德国黄金短缺,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德国 土地和土地上的全部资产为抵押的新马克,被称为“ 地租马克”.试图重新赢得人们对纸币的信赖。这样 一来,德国将同时流通两种马克,新马克成功的关键 是寻找恰当的时机,锁定新老马克兑换的比率,然后 迅速完成老马克退出流通的工作。 当地租马克面世时.已成惊弓之鸟的德国人对两 种同时流通的马克都没有信心,人们仍在疯狂抛弃马 克换取美元。至11月14日,黑市汇价马克跌到1美元 兑1.3万亿马克,官员们催促沙赫特赶紧锁定地租马 克与老马克的兑换率,沙赫特不为所动。11月15日, 马克跌到了1美元兑2.5万亿马克,官员们已经急得 快上房了,沙赫特仍然不露声色。11月20日,当老马 克跌到1美元兑4.2万亿马克时,沙赫特立刻下令, 锁定地租马克兑换老马克的比率为1:1万亿。沙赫特 经过精心计算,认定当人们的恐慌情绪充分释放后, 将最终回到这一平衡点。果然,新老马克由于市场惯 性仍然继续下跌,到11月26日。甚至跌到了1美元兑 11万亿马克。但就像拉伸过头的橡皮筋,市场奇迹般 地出现了马克反弹。到12月10日,美元兑马克终于稳 定在1美元兑4.2万亿马克的平衡点上。事实证明了 沙赫特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时机拿捏得相当到位。 市场开始惊呼,沙赫特是经济奇人!同时,德国政府 用尽全力,终于在1924年1月实现了预算平衡。 地租马克终于站稳了脚跟,在1美元兑4.2地租 马克一线扎住了阵脚。 但是,沙赫特心里明白,地租马克仅是权宜之计 。他认为,以土地为抵押发行的货币,是纯粹的信心 游戏。谁会真的相信巴伐利亚的农场或鲁尔的厂房, 与他们手持的地租马克有任何实际联系呢?在他的心 目中.货币的抵押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高度的 流动性、方便的可交换性和完全的国际公认性,而同 时符合上述条件的货币抵押品就只有黄金! 但德国恰恰缺乏黄金。战前德国拥有价值10亿美 元的黄金,支撑着价值15亿美元的帝国马克,在美、 英、德、法四大经济强国中。马克的黄金支持度还相 当不错。但战后5年来的战争赔款和超级通货膨胀, 使德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仅剩1.5亿美元,已经无力 支撑庞大的德国经济身躯。 沙赫特的解决之道就是借黄金或借有足够黄金储 备的外国货币,这些外汇能够在需要时自由兑换成黄 金,只有黄金和外汇才能最终稳定德国马克的币值。 问题是,向谁借呢? 当然美国的黄金最多,在四大强国60亿美元的黄 金储备总额中,美国已坐拥45亿美元!…但美国此时 在欧洲是出了名的吝啬鬼,被法国人和英国人痛斥为 “夏洛克大叔”。英法盟国工业被战争严重损毁,伤 亡数百万士兵和平民,结果英国欠了美国50亿美元的 债务,法国欠了美国40亿美元,本来英法满心希望已 经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会念兄弟之情,慷慨地减免盟 国债务,可是“山姆大叔”不冷不热地甩出一句:“ 美国不是盟友,而仅仅是一个合作者,欧洲盟国的战 争借债是商业借贷。”生意就是生意,一分钱的欠债 也不能少!美国的无情把英国气得半死,逼得法国公 开打劫。连对同盟国都如此抠门,沙赫特觉得以战败 国的身份去向美国人借钱,严重不靠谱。 法国就更别提了。天真的法国人一直认为会从德 国人身上狠狠敲上一笔,最初法国总理联合英国人狮 子大开口,要求德国战争赔款至少1000亿美元,相当 于德国8年GDP的总和!后来自己也觉得不大合适,但 咬定550亿美元是一口价!还是美国人出来打圆场, 劝英法将赔偿降到了125亿。其实,以德国当时的经 济现状,要偿还这一天文数字的赔款,根本就不现实 。由于法国人认定德国这次的巨额赔款指日可待,所 以一旦收回1870年普法战争中被德国夺走的洛林和阿 尔萨斯两省后,就立即投入40亿美元的重建经费,致 使政府财政赤字高居不下。法国反复威逼德国立刻拿 钱,德国却迟迟交不出来,法国人盛怒之下,居然武 装打劫。出兵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时去向法国 人开口借钱,沙赫特感到可能立刻就会被法国人乱棍 打出来。 唯一的希望就是英国人了。而且,沙赫特深知, 他能开出一个让英国无法拒绝的条件,他把英国人那 点儿小心思算是琢磨透了。他此次英国之行,志在必 得! 当沙赫特走出伦敦利物浦大街车站时,一个高高 的个子、胡须花白、眼光犀利的英国绅士正在寒冷的 夜风中伫立着。他来到沙赫特的跟前,伸出手来自我 介绍。沙赫特大吃一惊,原来他就是名震世界的英格 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Montagu Norman)。沙赫特 对于诺曼亲自来迎接,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P3-5 <p>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对于大众读者来讲,信息量非常大,包括货币的双重利息支付;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如何落入美国人的钱袋;提出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以有效的措施避免国内发生金融危机。这些信息都非常的有效,甚至对于国家的决策有很棒的借鉴意义。</p><p>但是,《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里面还有另外一些信息,让我为之赞叹。<br/> 第一个是关于乌克兰局势,美国插手其中动用了各种货币战争手段,其中包括金融与油价,事实上这并非是美俄的第一次交手,上一次交手的结果是,苏联陷入巨大的危机,并且解体 ,而这一次交手的情况,与上一次非常类似。<br/> 第二个是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三次腾飞,我们现在处于第二次的末端,并且弊端已露,《货币战争4》的第一版出版于2012年1月,宋鸿兵老师在书中提到,中国发展的3.0模式是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那就是高工资!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时说,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br/> 第三个是人民币如何在国际上收获影响力,宋鸿兵老师除了详细的描述了布雷斯顿体系的建立之外,还在书中提到一个亚元的概念。2015年亚投行的火爆,跟宋老师在书中提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要知道亚投行的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本书应该可以看出端倪。<br/>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讲了很多的历史,但是目的却是帮助读者洞察未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