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地区保护更新中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城市历史地区保护更新中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作者: 许熙巍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6.70
折扣购买: 城市历史地区保护更新中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ISBN: 9787568089609

作者简介

许熙巍,女,1977年7月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历史保护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与碳中和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乡规划网编委,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规划实践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规划教材2本,作为主持人或参与人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更新、低碳与韧性的城市和社区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等。

内容简介

6.3.1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1.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对形态特征的影响 不同功能适应的建筑形式不同:居住类建筑、商业类建筑、宗庙类建筑、行政类建筑、皇家建筑在建筑尺度、占地规模、组织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如古代传统商业类建筑采用前店后宅、上宅下店的建筑形式,宗教类建筑、皇家建筑具有固定形制,所对应承载的功能不尽相同。 不同功能对街区肌理的影响不同:不同功能的灵活性、需求度及建筑单体之间的组织方式不同,同一种功能之间的集聚,如商业、文化、行政功能的集聚,形成的街区肌理在建筑密度、建筑组合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不同功能之间的集聚,如商业与交通等功能的集聚,彼此相互作用,最终促进城市空间形成了点、线、面状形态,这与商业功能所具有的灵活性息息相关。 2.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演变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与发展也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需求都在不断变化。虽然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需求,但是街区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空间形态与街区的初始功能和主体功能具有密切联系,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变迁如图6-3 所示。 历史文化街区地上空间形态是其地下空间开发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街区功能对城市形态产生影响的角度来分析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整体利用形态模式,以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主导功能为依据,分为居住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类型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和工业遗址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其中综合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应当结合混合功能进行具体分析。 6.3.2 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地上空间形态是地下空间开发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又与街区的功能息息相关,鉴于此,对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肌理、道路交通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其地下空间开发形态模式研究的基础。 1. 街区肌理 历史文化街区肌理决定了后续开发模式的选择,通过分析建筑尺度、开敞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为开发利用模式研究提供依据,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肌理如表6-3 所示。 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肌理特征如表6-4 所示,街区建筑尺度等对地下空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下附建建筑的功能利用方面,一般来说地面开敞空间数量越多、开放性越强、规模越大、分散程度越适当,地下空间利用越容易;权属越简单,越有利于地下空间实施,地下保护建筑分布越集中,越有利于地下空间利用。 2. 道路交通 通过对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地面道路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居住类型历史文化街区主要道路主要满足居民日常进出的交通需求;商业类型历史文化街区一般有一条或者多条主要道路用于商业购物、对外交通功能;文化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地面道路分布形态自由,以行人观光游览为主;工业遗址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地面道路等级分明,路面较宽,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特征图示如图6-4 所示。 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道路是街区对外联系、疏散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地面线状要素和地面出入口设置的优先选择区域,不同功能类型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特征如表6-5 所示。 不同功能主导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地下空间形态整体化利用模式,通过对地面街区功能决定的肌理和道路形态的分析, 总结出地下空间利用从难到易依次为:居住型、商业型、文化型、工业遗址型,同时地下空间利用难度较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应采用灵活性较高的点状、线状要素进行整体利用。 地下空间的整体利用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历史文化街区常常被视作地下空间发展的阻碍和规避地区,诚然历史文化街区应当以保护为首要原则,但是其地下空间的利用并非不可能,且位于城市中心城 区的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区位优势反而具有需求。本书在本领域首次综合介绍了整体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方面的技术、论证和分析方法、综合利用模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