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与创新 : 再谈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作者简介
汪丁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 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财新周刊》以及“财新传媒集团”唯一的学术顾问。 著作包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行为经济学要义》《思想史基本问题》等20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
内容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跨学科教育家汪丁丁教授北大EMBA课程讲义 国际前沿思想与本土商业经验的碰撞 基于生命与社会的演化,求解未来中国的合作伦理与群体创新 ★什么是三重转型期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三重转型期,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其置于三重转型期的三维理解框架之内。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第二个。 ★社会演化至稳定的伦理生活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演化、文化变迁,很大程度上是合作秩序的扩展问题。 承诺、宽容、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合作秩序的条件。 为何宽容最难?如何从局部开始,向善发展,实现“允执厥中”的智慧? ★人工智能时代,怎样才能激发与保护群体的创造性? 群体创造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群体领导者的人格气质。 优秀领导者的人格气质有利于群体间竞争与人类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