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盲文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1.81
折扣购买: 冯友兰追问人生(大字版)
ISBN: 9787500249306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字芝生,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被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教授授誉为“真正学者的材料”。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和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以及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知言》、《新原道》、《新原人》、《新世训》、《新事论》等。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乙) “哲学”与“人生”可以说是很有关系,也可以 说 是很没有关系。所谓对于人生有没有关系,是说对于 我 们的行为,有没有影响;或者再确切点说,有没有直 接 重大的影响。 所谓“哲学”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其中包有很 多 的部分,犹之科学中之包有物理化学等。哲学里边有 几 部分,可以说是对人生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有几部 分 可以说是对人生有直接重大的关系。譬如逻辑(亦称 论 理学)对于人生,可说是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其中 有 些道理,若专就实用观点看,似乎是没有什么价值。 如 普通逻辑所讲的同一律吧,“甲是甲”。如果甲是甲 ,甲 就是甲。这话可以说是一定不错,但由实用的观点看 , 就无甚价值。再如说“桌子不能同时是桌子又是非桌 子”这话在实用的观点看,也并没有什么价值。所以 , 有几派哲学,因特别注意人生方面,就不注重逻辑。 如 中国前几年流行的“实用主义”即是如此。实用主义 所 讲试验逻辑,实是一种试验的方法,并非逻辑。又如 中 国哲学,向亦注重人生方面。所以逻辑在中国哲学里 , 可以说是没有。从此看来,逻辑对于人生,即对我们 的 日常行为,是没有直接重大的影响的。 “知识论”(亦称认识论)对于人的日常行为,亦 无 多大影响。例如说现在这个桌子,究竟是不是真有等 问 题。有些人说,我们闭上眼睛,不看桌子,桌子就是 无 有了;有人说我们虽闭上眼睛,桌子总还是有。但无 论 哪一种说法,对于我们日常行为,可说是没有什么大 的 影响。有的哲学家以为太阳明天出来不出来,就不敢 说 一定。因为我们以为太阳明天一定出之说,无非靠过 去 经验。但若只靠经验,则在过去是如此者,不敢必其 在 将来亦如此。但是这样怀疑,对于日常行为,仍没有 直 接的影响。虽从理论方面我们不敢断言太阳明天一定 出 来,但是我们今天该怎样,仍是怎样。信了某哲学家 之 说,生活上无甚变化;不信它,也没甚变化。所以, 有 些哲学,对于认识论,即不注重。例如中国哲学,即 只 注意人生方面。其中逻辑,固然可以说是没有。认识 论,也可以说是没有。 哲学中有一部分是对于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 直 接重大的影响,举出了上边两个作例,别的自然还有 。 可是,哲学中的另一部分,对于我们人生,即日 常 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 我 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个生活 的 宇宙中的地位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都有一种讨 论、解决和答案。这许多答案,我们相信与否,对于 我 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佛教即有一很精深 的 形上学,也就是哲学上所谓“唯心论”。它说“万法 唯 心”一切皆本于心。人有那个真心,但他不觉有真心 , 这就是所谓“迷”。因为有“迷”,所以生出了我们 的身 体及山河大地。我们的身体及山河大地,都是心的表 现。因此,人一生出,就有了许多问题。如“生、老 、 病、死”,四种苦,无论何人,都不能免。如欲免此 人 生诸苦,其方法可就很不简单。旧的自杀方法如上吊 、 投河。新的方法,如喝安眠药水等等,均解决不了问 题。照佛家说,我们死了,并不算完。我们原来之所 以 有这个身,乃因有个“迷”。今虽取消此身,如仍有 这 个“迷”,则仍然可以有个身。因此就有了出家,修 行 等办法,以求根本解决这个“迷”。这些道理,你信 它 或不信它,在行为上就有了很大的区别。不信它,是 一 个方法生活。如果信了它,你就会根本改变一个生活 的 样子,完全和先前不同的一个样子。这对于人生,即 日 常行为,是很有关系的……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