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1.00
折扣购买: 叔本华随笔
ISBN: 9787229166304
叔本华(1788-1860年),德国著名哲学家、怀疑论者,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也是唯意志论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之一。 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佛洛依德、荣格、托尔斯泰、莫泊桑、贝克特、狄兰·托马斯、博尔赫斯、萧伯纳、瓦格纳、马勒、爱因斯坦、薛定谔、达尔文等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译者:衣巫虞,女,诗人,译者,湖南衡阳人,译有希腊诗人扬尼斯·里索斯、美国诗人艾德丽安娜、里奇和简·凯尼恩的诗歌作品,诗作和译作见于相关专业期刊。
论命运 “生活没有偶然,和谐与秩序主宰着一切。” ——普罗提诺:《九章集》第4集第4书第35章 我在这里分享的观点,不会指向任何明确的结论,实际上,它们应该被称为纯粹形而上的幻想,但我不能将这些观点抛诸脑后,因为这些观点在很多人那儿很受欢迎,这些观点至少可供人们参考和比较自身在同类问题上的想法。不过,依然要提醒读者们,下面所讨论的一切都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不仅对论题的解答如此,甚至连论题本身也如此。所以,在本篇中,我们不能期望得到任何确切的解答,只能就一些晦涩朦胧的事物稍作讨论而已——这些事物贯穿我们的一生,亦或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就连我们对这个论题的观察,也不过是在黑暗中摸索探寻。虽然我们注意到黑暗之中存在着某样东西,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具体在哪,究竟是什么。然而,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偶尔采用了某种肯定的甚至是教条式的口吻,那么,我在此统一说明:我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反复怀疑和猜测的套话导致沉闷啰嗦,对此,读者们无须过于较真。 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或者相信个体生命中的大小事件,皆由某种超自然的力量驾驭牵引——这一信仰在任何时期都是普遍而流行的,甚至是那些反对一切迷信的思想家们,也对此笃信不疑,这与任何既定教条无关。而与之对立的首先是这一事实:正如人们信仰上帝(或神)一样,这一信仰实际上并非源于认知,而是源于意志(或意欲),它首先是我们悲惨境遇的产物。构成这一信仰的素材,虽然可能仅来自于知识,但也许能追溯到这样一个事实:偶然与变数,歹毒而残忍地戏弄我们千百回,但事情的结局有时却有利于我们,或使我们间接地得到极大的好处。在诸如此类的情形里,我们认识到了冥冥之中的上苍之手,尤其是在当它背离我们的认知,甚至是以我们憎恶的方式将我们引向好运的时候,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作用。然后,我们会说:“航行还算愉快,尽管中途船只失了事。”自身的选择与命运的引领是对照分明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后者更胜一筹。正因为如此,当遭受厄运时,我们会用一句常常被证明是正确的格言来安慰自己:“或许这是一件好事呢,谁知道呢?”这种想法其实正源于这一观点:虽然偶然统治着世界,但是错误却与之共治,因为我们同时受制于偶然与错误。现在看来,我们感到不幸的事,也许其实是件幸事。这样,当我们放弃偶然而转向错误时,我们不过是避开了一个世界暴君的打击,而奔向了另一个 世界的暴君。除了上述观点之外,把纯粹明显的偶然事件归因于某一目的或意图,的确是一个无比大胆的想法,但我相信,每个人在一生之中,至少真切地有过一次这样的想法。在所有种族和信仰里面,都能找到这种想法的踪迹。这种想法是荒谬透顶还是至为深刻,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理解。然而,尽管支撑这种想法的实例有时相当明显,但总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反对意见:若偶然不曾照拂过我们的事务,甚至不曾比我们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更好地照拂过我们的事务,那才是最大的奇迹。 叔本华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语言艺术完全摆脱了学究的迂腐气息,打动着有教养者的敏感心灵。他虽然低估了他自己在康德以后的哲学史上的地位,从而使自己陷于几乎病态的孤独,但是这也给他的基本哲学带来了出色的、富于说理的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