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建】雍正初年,圆明园升格为“以恒莅政”的 御园后,经大规模拓建和增饰,圆明园占地已达200 公顷。但是,圆明园的建设鼎盛时期却是乾隆一朝。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外观还都比较朴素。到乾隆 一朝,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 银千万,到1755年前后,对圆明园的修建算短暂告一 段落,这时园内的建筑已近乎600座。 乾隆调整了圆明园内的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 群,使得圆明园越来越奢侈、豪华。乾隆时的圆明园 ,山起西北、水流东南,与中国大陆的地势完全契合 。工作区和居住区用一个人工湖隔开,湖的形状被设 计成大清疆域的轮廓。 园林的西北面是一座巨大的假山,这是清帝国西 部昆仑山的象征。园林的东面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象征着帝国的东海。湖中的3座宫殿是传说中东海上3 个住着神仙的岛屿,这就是圆明园40景之中的蓬岛瑶 台。“蓬岛瑶台”这一园林造景是取自于前人的画意 。它以唐代善画金碧山水画的李思训所作的《仙山楼 阁图》为依据。乾隆在《蓬岛瑶台诗序》中很明确地 说:“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 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 ” 乾隆九年(1744年),园内已基本建成40景,宫 廷画家沈源和唐岱奉命为圆明园画像。沈源绘房合, 唐岱画树木山石。两位顶尖的画师历时7年,通力合 作,最终绘制成圆明园景观图40张。《圆明园四十景 图》代表着圆明园中的40组宫殿群、40处景观。每一 幅图都有一个精美的题名,象征着一处曾经实实在在 的景观。这些命名充满了诗情画意,来自于乾隆皇帝 和他最宠爱的文人。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中,圆明园的工程从未停止 过,乾隆倾全国之力对圆明园不断进行扩建。 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还进行着圆 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除增建改建了园内的众多景观 外,乾隆还多次向东、向南拓展御园范围,在圆明园 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 据内务府 档案和《大清会典事例》等史料记载,乾隆十年至乾 隆十六年(1745—1751年),在圆明园东侧的水磨村 以北大兴土木,建成长春园。“长春”二字取义圆明 园40景中的“长春仙馆”。乾隆少时曾在长春仙馆读 书,也正是在此处,留下了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孙三 辈的欢乐时光。另外,乾隆又被雍正赐号“长春居士 ”。 长春园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区以含经堂、淳化 轩一组为主体建筑,周围湖岛布置了10个景点,皆因 地制宜,因水成景,像如园、鉴园、狮子林、海岳开 襟、玉玲珑馆等。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了6 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名为谐奇趣 、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俗称 西洋楼(景区)。这是欧洲与中国两大园林体系首次 结合的创造性尝试。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圆明、长春二园之 南拓并人大学士傅恒父子赐园“春和园”,定名绮春 园(后同治年间改名万春园)。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三园平面呈倒 “品”字形。绮春园面积略小于长春园,为54-3公顷 。绮春园的构成比较特别,它是由若干小园合并而成 ,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组成 。 乾隆时期的绮春园除宫门和正觉寺以外,几乎没 有什么大型建筑,只有一些小型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 ,如浩然亭、涵远斋、知乐轩、联晖楼、竹园、双寿 寺、庄严界、环秀城关等。乾隆皇帝甚至连一首描写 绮春园的诗句也没有留下来。 虽然乾隆皇帝最早着手建它,绮春园的主要营建 工作却是在嘉庆皇帝手里完成的。嘉庆将绮春园西边 诸多小园并入,加以修缮、添建,才初成规模。嘉庆 皇帝曾经效仿他的父皇,把绮春园归纳为“绮春园30 景”。此时的绮春园达到全盛规模,不过无论是质量 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圆明园及长春园相比。“绮春园30 景”远没有“圆明园40景”那样名头响亮。从用途上 来看,道光初年以后,绮春园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 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因为园中的建筑分建于不同时 期,因此全园并不像长春园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总体布 局,大体说来,绮春园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园集锦。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圆明园是圆明、长春、绮春3 园组成的,但却较少有人知道圆明园实曾有过5园之 盛——即除却圆明园3园之外,还包括一些附园。乾 隆三十二年(1767年),将长春园东南侧的原亲贵赐 园熙春园(在今清华大学校园西部)归入圆明园。乾 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将绮春园西南侧的淑春园 (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北部)易名春熙院,归人御园。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圆明园的范围就是5座园林,总 占地面积超过450公顷。 P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