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老舍佳作精选名师精读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英国。1930年回国,历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表现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奋斗与挣扎,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内容简介
大悲寺外 [黄先生已死去二十多年了。这些年中,只要我在北 平,我总忘不了去祭他的墓。自然我不能永远在北平;别 处的秋风使我倍加悲苦:祭黄先生的时节是重阳的前后, 他是那时候死的。]去祭他是我自己加在身上的责任;他 是我最钦佩敬爱的·位老师,虽然他待我未必与待别的同 学有什么分别;他爱我们全体的学生。[可是,我年年愿 看看他的矮墓,在一株红叶的枫树下,离大悲寺不远。] 已经三年没去了,生命不由自主地东奔西走,三年中 的北平只在我的梦中! 去年,也不记得为了什么事,我跑回去一次,只住了 三天。虽然才过了中秋,可是我不能不上西山去;谁知道 什么时候才再有机会回去呢。自然上西山是专为看黄先生 的墓。为这件事,旁的事都可以搁在一边;说真的,谁在 北平三天能不想办一万样事呢。 这种祭墓是极简单的:只是我自己到了那里而已,没 有纸钱,也没有香与酒。黄先生不是个迷信的人,我也没 见他饮过酒。 从城里到山上的途中,黄先生的一切显现在我的心上 。在我有口气的时候,他是永生的。真的;停在我心中, 他是在死里活着。每逢遇上个穿灰布大褂,胖胖的人,我 总要细细看一眼。(“在死里活着”气力万钧,写出了黄 先生精神的不朽以及对“我”的深远影响。这高度的赞扬 不禁让读者好奇:黄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做了哪 些事?为什么让“我”如此铭记?让人迫不及待想认识这 位神秘的黄先生。)是的,胖胖的而穿灰布大衫,因黄先 生而成了对我个人的一种什么象征。甚至于有的时候与同 学们聚餐,“黄先生呢?”常在我的舌尖上;我总以为他 是还活着。还不是这么说,我应当说:我总以为他不会死 ,不应该死,即使我知道他确是死了。 他为什么做学监呢?胖胖的,老穿着灰布大衫!他做 什么不比当学监强呢?可是,他竞自做了我们的学监;似 乎是天命,不做学监他怎能在四十多岁便死了呢! 胖胖的,脑后褶着三道肉印;我常想,理发师一定要 费不少的事,才能把那三道弯上的短发推净。脸像个大肉 葫芦,就是我这样敬爱他,也就没法否认他的脸不是招笑 的。可是,那双眼!上眼皮受着“胖”的影响,松松地下 垂,把原是一对大眼睛变成了俩螳螂卵包似的,留个极小 的缝儿射出无限度的黑亮。好像这两道黑光,假如你单单 地看着它们,把“胖”的一切注脚全勾销了。那是一个胖 人射给一个活动,灵敏,快乐的世界的两道神光。他看着 你的时候,这一点点黑珠就像是钉在你的心灵上,而后把 你像条上了钩的小白鱼,钓起在他自己发射出的慈祥宽厚 光朗的空气中。然后他笑了,极天真地一笑,你落在他的 怀中,失去了你自己。(眼睛是人物心灵的窗口,这里运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通过详细描摹黄先生的眼睛,凸显 了黄先生乐观、慈祥、宽厚的特点。)那件松松裹着胖黄 先生的灰布大衫,在这时节,变成了一件仙衣。在你没看 见这双眼之前,假如你看他从远处来了,他不过是团蠕蠕 而动的灰色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