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书:刘硕良口述回忆录](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501/11/20230501115015333.jpg)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与时间书:刘硕良口述回忆录
ISBN: 9787540793210
口述:刘硕良,湖南宁乡人,著名出版家,编审,中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曾主持“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等多种经典外国文学图书的出版,推出的图书影响了一个时代的阅读。后创办期刊精品《出版广角》《人与自然》等,积极为中国出版改革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议题鼓与呼,取得卓越成就。晚年仍从事出版活动。 策划:黄伟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整理: 张俊显,文学硕士。发表有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作品。编著有《落落孤云独往还》《大学里的作家梦》《月牙》等。曾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奖项。 李逊,文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西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唐迎欣,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发表论文多篇。主编《电影审美人类学的理论研究》、《网络文学及其批评研究》两部著作,参与多部教材的编写。
1932年8月23日,我出生于湖南宁乡灰汤镇杨柳湾附近的一个叫河堤上的小村子。 从时间上来讲,我出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从地理上来讲,我出生于一个两县交界的地方。 沩水的重要支流乌江从这里经过,与河堤隔着一垌田,就是我家所在的地方。从湘乡那边延伸过来的一处台地上,坐落着大小两个自然村,大的叫盘家湾,小的叫河堤上。河堤上村只有五户人家,在旧瓦房里的四户人家,有三户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先后败亡、离散,一户远赴县城谋生,唯独茅屋里的刘姓一家还在苦苦坚持耕读为本,四处筹钱送儿子上学。到1949年秋,刘家供出了一个26岁的大学毕业生,一个17岁的高中毕业生。 这个高中生毕业生,就是我。 下面讲的,就是我这个高中生几十年的传奇故事和所见所闻。 1 我的出生地是宁乡和湘乡交界的地方,村子在宁乡地界上,对面的村子是湘乡的。 宁乡和湘乡湘味很重,是湖南很有代表性的两个县[。 宁乡素以“湘中门户”“鱼米之乡”“省会后花园”闻名,水资源丰富,物产富有。宁乡在长沙的西面,被看成是长沙的西大门,因此有时也被称为“西宁”,就是“西边的宁乡”。 宁乡建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人文资源丰厚。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就是宁乡灰汤人。灰汤是骑都,我们那个村子就归灰汤管,离灰汤有十里路。为什么叫灰汤呢?因为此地有一个温泉,古时亦称“汤泉”,意思是高温泉水,温泉升腾起灰蒙蒙的水雾,故名灰汤。现在灰汤有多家疗养院,是长沙的疗养休闲胜地。 宁乡县读书风气比较盛。南宋大理学家张栻常年在宁乡讲学,死后埋葬在宁乡巷子口。岳麓书院的院长有六个都是宁乡的。宁乡也办有四个书院, 还办过一个民国大学。这个大学是在北平办的,抗战的时候搬到宁乡来办, “国大代表”鲁荡平[1]是那个学校的校长。周南女子中学创办人、湖南有名的教育家朱剑凡也是宁乡人。 宁乡人很勇敢,是比较有斗争性和进取心的,革命者也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刘少奇,他的家乡花明楼就在宁乡县城旁边十多里处,离我们家大概六七十里。此外还有近现代著名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全国政协地方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贺耀祖,解放 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等。 湘乡比宁乡大,多山、多丘陵,人文资源也很丰厚。曾国藩就是湘乡人。他出生的那个村子叫荷叶塘,现在划到娄底了,原来是湘乡的一部分。除了曾国藩,湘军的一系列人物也是湘乡的,这些人不但对湘乡,还对湖南的发展、对中国的很多方面都起了历史性的作用。湘乡还出了像陈赓、蔡和森这样的一大批人才。湖南人敢为天下先、敢于进取、吃苦耐劳 的精神,在湘乡和宁乡有比较典型的体现,这么多人物的产生也说明了这 一点。 湖南人有一句土话,说宁乡人讲“看一看”不说“看”,说“kuàn”, 声音好像狗叫一样,“去看看那个地方怎么样”,我们就讲“去kuàn kuàn”;湘乡人讲话就喜欢讲“嗡啊嗡啊”,像牛叫。这两句话恰好象征性地代表了宁乡人和湘乡人的性格:宁乡人像义犬那样忠毅、灵敏,湘乡人有股蛮劲,像牛一样,坚韧又能够吃苦耐劳,有顽强的韧劲。宁乡人也有这个性格,但又比湘乡人多一分忠毅、灵敏。我想,这两个县在很大程 度上就代表了湖南,也代表了中国出身农村的广大群众的性格。 这是一部中国版的《天才的编辑》。 如果说作家通过创作一部小说创作一个世界,那么读者通过阅读就可以到达一个新的世界,认识一些新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文学就是这样不断地在扩大读者的视野,丰富读者的心灵。这是文学出版的重要价值。 刘硕良在当代中国文学出版是一个独特的符号。改革开放伊始,国人急切想了解世界,中国读书界出现外国文学热。其时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要出版西方古典文学,上海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主要出版现代西方文学,漓江出版社在这两大出版社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推出了“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外国通俗文库”等书系,与此同时,还推出波德莱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有争议的外国文学名家作品,形成了漓江出版社雅俗共赏的文学姿态,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外国文学出版王国。这一切,与以刘硕良为代表的广西出版人的努力与智慧分不开。刘硕良等出版人虽身处边陲,但以执着之心,联合多方智慧,做出令人瞩目的出版业绩。其中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在这部《与时间书》中均有细密的铺陈;而刘硕良的出版心法,在书中亦得到真实呈现。 《与时间书》作为一部出版人口述史,与出版亲历者的个人回忆录不尽相同,其中既有个人的回忆,也有记录者的核实、矫正。作品通过对出版亲历者个人记忆的发掘、研究来呈现当年的历史,记录了诸多重要出版工程的细节,是优秀的出版实践经验和出版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