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论语写作文(上)](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311/17/20220311173042613.jpg)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10
折扣购买: 跟着论语写作文(上)
ISBN: 9787553960852
朱春先,资深媒体人,曾先后在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电视集团以及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曾担任《东方新报》首席记者,时政要闻部主任,《法制周报》首席记者、深度报道部主任等职务。所创作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颁发的全国法制好新闻深度报道类及系列报道类各种奖项若干;《艾滋少女万里追凶》《为了69名矿工兄弟》《长沙地沟油流向大调查》、《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等近百件作品,获得过湖南省新闻学会颁发的一二三等奖,新闻作品累计达数百万字。现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金鹰报系《法制周报》编辑中心副主任。
第一章爸爸,我懂你 学而篇之一 一、读《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之后还能够经常地去温习它,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这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抱怨生气,不正是一个君子所应该具有的美德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做人能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触犯自己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人,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基本原则确立以后,用以指导自己言行的规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大概就是做人所需要的仁德的根本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说话总是花言巧语,经常装出一幅让人看上去很舒服的神情,这样的人其实是缺少仁德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出现)替人办事而没有做到尽心竭力(的情况)?(有没有出现)与朋友交往而不讲信用(的现象)?(有没有出现)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而不去认真研习(的情景)?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管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谨慎地处理政务而对人民恪守信用;节约国家的资财同时爱惜民众,调度(役使)百姓时要(尽量)在农闲时节(不耽误耕种)。”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做一个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尊敬(顺从)兄长,(平时的)行为要严谨,说话要诚信,要广泛地去关爱一切人,同时要亲近有那些有仁德的人(以让自己的修养得到提高)。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可以(尽下心来)研习文章典籍里的知识了。” 二、讲《论语》 这一章共六句,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的态度,做人的要求,以及孝弟之义、管理之道(专指统治者),等等。 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讲学习的态度,体现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告诉他的学生们,要注意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很好地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本领。现在,同学们在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以对当天学过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可见古今道理是一样的。第二层意思,体现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讲的是一种交友的态度。第三层意思则体现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讲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要求人们处世豁达,不要太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到底有多少份量。 关于做人的要求,这一章有两句一正一反的话,都涉及到这个内容。其中,第四句“吾日三省吾身……”,是从正面的角度,来阐释做人的道理的——曾子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每天都要思考这样三个问题:替人办事是不是忠诚?与人相交是不是诚信?读书学习是不是认真?而第三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句,则是从反面的角度来告诫人们,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靠花言巧语和逢迎谄媚来博取关注,谋取利益。 关于孝弟之义,也有两句话涉及到了这个内容,即第二句(“其为人孝弟……”)和第六句(“弟子入则孝……”),其中,第六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是基础,讲的是孝的内容;第二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是升华,讲的是孝的结果。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孝,在社会生活中就会遵规守矩,不会犯上,更不会作乱。孔子甚至认为,孝是仁德的根本,可见孝在孔子教育思想当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管理之道,针对的是当时的统治者,但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难看出,“道千乘之国……”这句话是孔子讲给当时的诸候国君们听的,他希望这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要敬业、爱民、节俭,现在的有些政府官员工作上懒政,作风上脱离群众、财务上铺张浪费,就是违反了孔子所主张的管理之道的,应该受到法纪的约束。 三、品《论语》 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小解:《论语》开篇即讲孝道,足见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人类社会的普世情感,孝悌之义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带着痴呆母亲去上学 蒋伟 17岁,正是花季少年需要父母遮风挡雨的年龄,而湖南省岳阳县三中高二学生陶星却承担了该由一个大人来承担的责任。陶星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羊角风病、只有婴儿般智力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此后的三年里,照顾母亲的重任就压在了他身上,除了安排母亲的一日三餐,陶星还得教母亲刷牙,帮母亲洗脚、洗衣服,等等。 2007年4月1日。晚饭后,妈妈上厕所时尿湿了裤子,陶星连忙替她换上干净衣服,又倒水帮她清洗。 妈妈王佳良聋哑又痴呆,只有两三岁小孩的智力,脾气也很不好,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她便嗷嗷大叫,甚至不知轻重地打人,陶星只好默默承受,所以常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照料妈妈天经地义” 读高中后,学校离家里有10多公里,陶星不可能每天都回家,只好委托邻居照看一下母亲,他和姐姐每周末轮流回家照顾。一次邻居告诉他,他妈妈在家里发了病,摔得头破血流。陶星听了心里非常难受。于是,他将妈妈送到了镇上的敬老院,不料几天后妈妈就大吵大闹要回家。 “一见面,她流着泪将我和姐姐紧紧搂在怀里,久久不肯松手,还一边摇头,一边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陶星泪流满面,“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丢下您!” 2006年9月,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地下室,一边照料母亲一边读书。但一个月后,房东因特殊情况急作他用,他们不得不搬出来。新墙镇农技站的刘永红阿姨了解情况后,把母子俩接到家里,不收房租和水电费,他们终于又有了一个“新家”。 陶星初三的语文老师孙桂文回忆说,每当她在课堂上讲到孝道和做人时,陶星总是听得最认真,讲到朱自清《背影》、胡适《我的母亲》这些章文时,他甚至热泪盈眶。 陶星的行动也感动了邻居们,陶星和母亲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今年3月12日下午,王佳良羊角风突然发作,倒在院子大门口,邻居王爷爷和刘永红阿姨急忙将她扶坐在椅子上,又是泡热茶,又是帮她揉背、捶腿、按头…… 在陶星住的房子里,墙上挂着一些榨菜,地上也放着一些芹菜、蒜苗等。他说,这都是邻居送来的,“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我的家”。(2007年04月09日节选自《法制周报》伏志勇图) 四、练《论语》 (一)作文材料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父母孝顺,是自古流传至今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产生隔阂的事情,也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苦心,在做到孝顺的同时,多一份相互的理解?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不低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情感真实,具有时代感,有现实意义。 (二)学生作文 爸爸,我懂你 李嘉怡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谢谢你……”每当听到筷子兄弟动情地演唱着《父亲》这首歌时,我总会没来由的泪流满面。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不懂你了呢?我的父亲。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QQ,一个聊天框却突然闪了出来,我一看,里面的内容让我面红心跳。我来不及多看一眼,便手忙脚乱地关闭了聊天框,最后扫了一下他的ID,没错,真的是我的组员。 你开门的声音很大,完全可以用气势汹汹来形容。我一抬头,就看见了你那张黑的可以滴出油的脸,只见你把手机往床上一丢,便对着我大吼起来:“你忘记我说过什么话了吗?”我顿时感觉大事不好,便怯怯地回答道:“没有!” “那你还做出这种令人不齿的事来?他是你什么人?”“他是我的组员,我是他的组长,就是这种关系,况且我已经拒绝过他了。” “我不管,反正这种事,我要告诉你们的班主任。” “不可理喻!”我哭着跑出了家门…… 《跟着论语写作文》是作者利用业余时间深耕传统文化的一次应用尝试。作者曾多年联系教育新闻的采访报道,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和文化学习方面存在的短板有所了解,尤其是作文学习方面所存在的立意不准,素材不足,结构不正等具体问题感同身受。基于此,作者结合自己研读《论语》的切身体会和从事新闻报道的社会实践,从中高考作文母题所涉及的人生态度,理性认知、理想信念、道德追求等角度,将《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引申发展成作文话题,并以《读论语》《讲论语》《品论语》《练论语》四个环节形成若干作文主题,每个作文主题均附有名师点评,进一步深化了传统经典与现实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涵盖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日常作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