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修订版)

儿童成长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修订版)
作者: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责编:王悦|译者:刘建金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儿童成长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修订版)
ISBN: 978752163574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 人的教育问题实质上是不断 认识自我并理性引导自我的 问题。儿童的教育可能也可 以这样进行,但有一点却很 不一样:由于儿童不够成熟 ,指引(对于成人而言不可 或缺)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如果我们希望,也可以允 许儿童按其自身节奏发展; 如果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如 两万年,加上非常有利的环 境,他们最终也能达到文明 社会成人的标准。很显然, 这一方法不具可行性,因此 ,成人必须关注如何在儿童 的发展过程中给予指引。 指引儿童的过程中最大 的困难在于成人的无知。成 人对自我的认知尚不充足, 对引起自我情感和情绪的原 因及自身喜好也不甚明了。 简而言之,成人对其自身心 理还不甚了解。因此,要他 们去理解儿童,并以恰当的 知识引导儿童,无异于瞎子 摸黑路——难上加难。 个体心理学特别关注儿 童心理,既关注儿童心理本 身,也关注儿童心理研究给 成人性格和行为特征研究带 来的启示。与其他心理学方 法不同的是,个体心理学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合一,坚决 主张人格的统一性,致力于 研究人格发展及其表现形式 的动态过程。这样看来,可 以说,知识已经是一种实践 的智慧,因为这些知识来自 实践中的错误,无论谁(心 理学家、父母、朋友或个体 本人)拥有这些知识,都会 立刻知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来引导相关的人格发展。 由于这一研究方法,个 体心理学的所有原则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个体 心理学把个体行为看成是由 人格整体所驱动和指引的, 所以个体心理学对个体行为 的任何解释都反映了同一相 互关系,这一相互关系体现 在一系列的精神活动之中。 因此,在引言中,我们将从 总体上介绍个体心理学的观 点,在之后的章节里再详细 阐释这里提及的各种相互关 系的问题。 人类发展的基本事实是 :我们的精神总是在一定目 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和前进 的。从婴儿早期开始,儿童 就不断努力,以求发展,这 种努力是由追求伟大、完美 、优越这一目标所推动的; 这一目标虽然是在无意识中 形成的,但却无处无时不在 产生影响。当然,由这种目 标所推动的努力反映了人类 特有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种努力会影响我们一生 中所有的具体行为,甚至会 影响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 的思想并不是对世界的客观 反映,它会与我们已经形成 的目标和生活方式相关联。 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肯 定有统一的人格。每一个个 体既表现了统一的人格,也 以独特的方式塑造这一人格 。因此,个体既是艺术作品 本身,也是创造艺术作品的 艺术家。个体是其自身人格 的创造者,但这个创造者既 不是纯熟干练的工人,也不 是对自身身体和灵魂有完整 理解的人;相反,他是极度 脆弱、极易失败、不尽完美 的人。 在考察人格建构时,我 们必须留意这一过程中一个 主要的不足之处:人格统一 体。它特有的方式和目标都 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 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生 活事实的主观解读的基础之 上。观念,即关于事实的看 法,从来都不是事实本身; 正因如此,生活在同一客观 世界中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 塑造自己。每个人都是根据 自己对事实的理解来建构自 己的,有些人的理解更为合 理,有些人的理解则不那么 合理。在个体发展过程中, 我们必须时时面对和处理个 体理解所带来的偏差和错误 ,特别是在童年早期形成的 错误观念,因为这些错误观 念会严重影响我们之后的生 活方式。 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临床 案例来说明这一情况。一位 52岁的女士,总是对比她年 纪大的女人嗤之以鼻。她说 ,当她还很小的时候,总是 感觉很丢脸,觉得自己不如 别人,因为她有一个姐姐, 总是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个体 心理学的“纵向”观点看到这 位女士现在(生命的晚年) 和过去(生命的早期)有相 同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动力。 她一直都担心自己不受重视 ,发现别人更受欢迎或更被 喜爱时会感到愤怒和烦恼。 即使我们对这位女士生活的 其他方面或其特有的人格整 体一无所知,也基本上可以 从这两个事实推理出其他未 知的部分。在这方面,心理 学家有点类似于小说家。小 说家必须根据一定的行动路 线、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创 造出故事人物,这些人物给 人留下的印象必须具有统一 的人格特征。好的心理学家 能预测这位女士在一定情境 中的行为,能清楚地描述伴 随其人格所特有的“生命线” 的特点。这种努力或达成目 标的活动促使个体建构人格 ,但这也蕴含了另外一个心 理事实——自卑感。所有儿 童都天然地具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激发了儿童的 创造力,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来改善自己当前的处境,以 消除自卑感。对当前处境的 改善会降低自卑感。从心理 学的观点来看,这也许可以 理解为一种心理补偿。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