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宴 : 主题宴会设计的经历和心得

艺宴 : 主题宴会设计的经历和心得
作者: 张志君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艺宴 : 主题宴会设计的经历和心得
ISBN: 9787517711834

作者简介

张志君。前湖南省委接待办任。是一位在烹饪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士,获得过第一届烹饪大赛金奖。

内容简介

文明人的吃 总结起来,文明人的吃有着以下鲜明的特点:(一)交际性:有着特定的社交目的,吃只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借口。 (二)礼仪性、仪式感:通常都有严肃而庄重的礼仪规程,带着很强的仪式感,影响到每一个人都脱离吃的“低级趣味”。 (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因为文明人的吃有社会交往的目的,还有特定的礼仪规程,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工程,洋溢着特定的民俗风情。因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某种文明的需要。 由于文明人对于吃有着特定的需求,所以我们就应该以一种超脱于吃的方式来对待,也许,运用艺术的方式议吃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想法。 把吃艺术化 本来吃就应该是一门艺术,色、香、味、形、器,调和搭配,和谐统一,多样丰富,本来就绝对是一门愉悦身心的艺术,就如音乐、绘画那般,能唤起人们心底的快乐、善良和美好的体验。这里说把吃艺术化,是一种无奈的表达——因为吃还没有被当作艺术。而我在这里所说的把吃艺术化,也仅指把文明人的吃——宴会艺术化。所谓的艺术化,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利用绘画、造型、雕刻、花艺等一些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宴会的呈现,更充分地满足宴会的交际性、礼仪性、文化性的需求。我有这种想法,萌芽于20 世纪90 年代,也可是说是我的一种尴尬的选择。因为我从小是个画痴,有丹青之好,这与我的职业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社会上,看不起厨师;单位上,有些人认为我画画不务正业。一方面为了让同事们知道,我画画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诉大家,厨师不仅仅是炒菜而已,所以才想着利用我仅会的两门手艺——绘画和烹饪,来反击那些质疑。 既然每个宴会都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每个宴会厅都当成一张画纸,像画画一样来经营一次宴会。你想画什么,你的主题是什么,你怎么去构图,你想传达什么……这跟一次宴会太像了。宴会总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是以往的宴会,更加注重礼仪规程,而在宴会布置上,往往根据惯例和经验来操作,缺少对主题进一步的挖掘和升华,少有依一时、一地、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像画一幅画那般进行创作,表达出更加真切的情意,展现每一个宴会的独有魅力。艺术和宴会的目的都是造景传情,此时,吃与艺术借宴会得以互融共通,相得益彰。 定题、构思、造景、传情,这就是主题宴会的艺术化。看起来非常浅显简单,但是真正要为每场宴会找 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从事此行业40 多年,一生都在与吃 把吃艺术化 打交道,操办过大大小小的宴会数以百计。从萌生主题宴会设计的想法开始,经过初步尝试到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其间也不是每一个宴会都很成功,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精研案例,也确实有过几个引以为傲的设计作品,包括几次国宴或准国宴。我会把这些主题宴会设计的经验以近似于再现的方式分享出来,为从事宴会服务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这些经验都不是准确的方法或程式,它们仅是一些类似于心得体会的东西。因为主题宴会设计,既然我将之比作绘画创作,就没有一定之规。任何设计,都是设计师的主观创作与客观需求的结合,每个设计的产生与呈现,肯定都是独一无二的。 精神品格推向极致,可谓是“烹得佳肴入画来”。这种“以艺制宴、宴而为艺”的形式别开生面,不仅展现了中华美食之美,而且展现了礼仪之邦的礼乐宏章,意蕴悠远,绽开了中国宴会设计的一朵奇葩。我由于分管省委办公厅的接待工作,有很多机会亲历和见证张志君先生操持的一些重大宴会活动,诸如国防科技大学成立50 周年“如意中国”主题宴会、国防部2004 年新春招待会、“平安中国”主题宴会、黄永玉先生80 寿宴、中部崛起论坛主题宴会等,其精妙的设计、精细的制作、浓郁的艺术和文化气息,获得了各方面的交口称赞。这些年来,张志君先生心心念念在职在艺,职举艺工,如今将其感悟汇集成为《艺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