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儿杏儿(精)/林希自选集
作者简介
林希,20世纪30年代生于天津,祖辈在天津办洋务开洋行,父亲在一家外国公司供职,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195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曾做过教师、杂志编辑,后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并于1982年加入中国作协。 1955年,因*“胡风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随后堕入生活底层,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养家糊口,长达25年之久。1980年获平反,重新开始写作,推出了《蛐蛐四爷》《丑末寅初》《高买》《相士无非子》等小说代表作,其中,《小的儿》获**届鲁迅文学奖,《天津闲人》被改编成电影并入选北京**电影节。
内容简介
每到下午3点,准时不误,卖芭蓝花的小贩胳膊上挎着 一只棕褐色的提盒,走进胡同里来。他把提盒往谁家的高 台阶上一放,然后把一条白毛巾往肩膀上一搭,一只手拢 住嘴巴,一只手叉在腰间,挺直胸背,放开喉咙,他就吆 喝了一声:“芭蓝花儿——买呀——”这声音一唱三转, 悠扬深远,听得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吆喝声在满胡同里回 荡出来,又回荡出去,把一条长长的胡同搅得神魂摇荡, 这时,无论是多安分的女子,也不会不为这一声吆喝动心 ,忍不住地就要出来买上一朵芭蓝花。 芭蓝花,我也不知道它于植物学上是属于哪科哪目哪 种,至今我也没有看见过这种芭蓝花是开在什么样的根械 上。我就是看见过一朵一朵的芭蓝花,每一朵约有一寸长 ,肥肥的,和女孩子的小手指一样,嫩白的颜色,看着像 是百合瓣儿,紧紧地拢着,给人一种素朴大方的感觉。这 种花极香,一朵花可以维持三四天的香味,一般的女孩子 ,买那种两朵花一束的芭蓝花,插在鬓边,走到哪里,人 还没有到,香味就飘过来了。虽然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 根本就没有一点性意识,可是那时候我也极容易被这种花 的香味陶醉,到后来上了小学,下学回家做功课的时候, 只要一嗅到这种花香,我就一定要把算题算错,我小学时 的算术不及格,现在追究起来,就是这个原因。 穿街走巷卖芭蓝花的小贩,全都是40岁上下的男人, 年轻的男人卖芭蓝花,女人不会和一个年轻的粗男人打交 道,女人卖芭蓝花,好的、香的、嫩的,她给自己的女儿 留下了,人们也不会出来买她的剩货,只有老实巴交的中 年汉子出来卖芭蓝花,才会有人出来买,生意也做得红火 。 就是这样,走出家门来买芭蓝花的女子,也都是普通 人家的女子。类如我们侯家大院这样的大户,是不会有人 出来买花儿的。那么,侯家大院里上上下下戴的芭蓝花又 是从哪里买来的呢?侯家大院里的芭蓝花,是有人按时送 到府里来的。 给侯家大院每天按时送芭蓝花的人,自然不会是那种 粗男人了,他们怎么会有资格进入侯家大院呢?往侯家大 院里送芭蓝花的人,是一个老婆子,这位婆婆姓冯,大家 都叫她是冯婆子。而天津人说那种疯疯癫癫的女子是疯女 人,冯婆子的“冯”和“疯”同音,府里的人们就管这位 冯婆子叫疯婆子。正院里一说疯婆子来了,各房各院的人 们,就纷纷地出来找冯婆子挑花儿来了。 怎么就说是“挑”花儿呢?因为往侯家大院送花儿, 要按季节算钱,一年三大节,五月端午,八月中秋,春节 ,疯婆子来结三次账。据我母亲后来对我们说,疯婆子每 一季从我们家结算走的钱,少说也要在上百元左右,那时 候两元钱一袋白面,这也就是说,我们家一季用的芭蓝花 ,就可以买五十袋白面,这样的人家该是多大的开销,人 们也就不难想象了。 买花的事小,花钱的事*小,这里面要说的是,疯婆 子到侯家大院里送花,见到了大世面,她在外面述说关于 侯家大院的一切,简直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可是神 乎其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