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远方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左宗棠全传
ISBN: 9787555505136
这个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程朱理学日益暴 露其空谈义理、迂阔空疏的流弊,严重脱离实际,无 补时弊,在这样的情况下,经世致用的思潮逐步兴起 。 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和黄宗羲等 人倡导的学风,是鉴于晚明理学盛行,高谈义理,却 最终亡国的惨痛教训而提出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治学应有“救民于水火之心”,“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黄宗羲则说:“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 但是,随着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汉学盛行 ,经世致用的精神如昙花一现,隐而不彰了。 左宗棠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一心企望能走科举 登第之途,但他又和别的读书人不一样,科考失意之 后,他没有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应科举、读四书、做八 股上,而是对经世致用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魏源 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于1826年(道光六年)成书 ,左宗棠获得该书后,认真阅读,勾画批点,开始接 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 1829年(道光九年),17岁的左宗棠在长沙书肆 中偶然发现一部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不禁如 获至宝,从中发现了一个与八股文章截然不同的知识 世界,他对书中所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反复阅读, 直到了如指掌。不久,他又读到了顾炎武的《天下郡 国利病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更加开阔了眼 界,掌握了一些有用的知识。在阅读中,他不仅攻读 不懈,而且还将可运用于实践的知识一一记录下来。 这可以说是左宗棠实际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的开始, 也正是这些“离经叛道”的学问,为他日后的成功奠 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此后,左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至1830年(道光十 年)左宗棠的父亲去世时,已经只剩上辈的遗田数十 亩,每年收租谷也只有48石,家用都入不敷出。这一 年,左宗棠18岁,因父母相继去世,他居忧在家,开 始致力于学业。 同年冬,曾主持编纂《皇朝经世文编》、被左宗 棠视为“学术之纯正,心地之光明”的“嘉、道两朝 名臣”贺长龄在担任江宁布政使期间,因丁母忧留居 长沙。左宗棠十分钦佩贺长龄的品学和才能,特地登 门拜访贺长龄。 尽管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但经过一番交谈之后, 贺长龄十分赞赏左宗棠的志趣和才华,推之为“国士 ”,并劝告他说:“天下方有乏才之叹,幸勿苟且小 就,自限其成。”并答应借出家中所有藏书供左宗棠 阅读。左宗棠每次去借书,贺长龄都亲自登上梯子为 他拿书,有时上下数次,从不觉得厌烦。左宗棠还书 时,贺长龄必会问他读后有什么心得,相互探讨交流 ,孜孜不倦。这些关爱都使左宗棠深受教育和鼓舞。 不久,左宗棠考入长沙城南书院。城南书院原是 南宋大儒张}式的父亲张浚在潭州的居所,1161年(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建于南门外妙高峰,张树和朱熹 曾在此讲学论道,后废为寺。1745年(清乾隆十年) ,杨锡绂任湖南巡抚,在天心阁下修建城南书院。 1822年(道光二年),巡抚左辅认为天心阁下的城南 书院邻近善化县治,市嚣嘈杂,不利于学子静修,于 是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迁至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 峰上。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从此渐渐为人所淡忘,而 妙高峰下的城南书院最终发展演变成著名的湖南第一 师范。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