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科学·小口袋大世界(40册)

从小爱科学·小口袋大世界(40册)
作者: 让-皮埃尔·维尔德(Jean-Pierre Verdet)|译者
出版社: 湖南少儿
原售价: 276.00
折扣价: 124.20
折扣购买: 从小爱科学·小口袋大世界(40册)
ISBN: 9787535890320

作者简介

“小口袋大世界”丛书诞生于20世界80年代的欧洲,由法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家族出版社Gallimard(伽利玛)出品。该作品在欧洲畅销并常销数十年,并成为孩子们的必读科普书。在21世纪初,该丛书以中文简体版和中文繁体版的形式,分别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登陆,并入选2001年全国优秀引进版图书,成为畅销及常销图书,受到无数家长和孩子的喜爱。时隔十年,各大妈妈网论坛、豆瓣网、旧书网等仍有很多人在搜寻它的身影,试图珍藏和传递。2012年,经过多番努力,我们再次拿到了Gallimard的授权,我们又可以让这套持续散发着科普精神、人文关爱和艺术气质的“小口袋”来到孩子们的身边,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妙的回忆。 在2013版的“小口袋大世界”编辑工作中,我们重点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对内容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逐一进行了核查、审校,尽力保证内容的准确; 2、对内容进行了更新,让孩子们能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 3、为使孩子们在阅读时获得艺术的享受,对每一页的版式进行了调整,对文字、图片的大小和位置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设计; 4、对所有图片进行了精细修图,图画更为清晰细腻,印刷效果也更为生动逼真; 5、内文用纸的选用,我们更为谨慎。与印厂多次沟通后,我们最终选用了胶版纸,吸胶力很强,经多次翻阅,也不会出现散页的情况。

内容简介

动物的迁徙 ……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或许你能瞧见一群如云般的椋鸟,在高空回旋翻飞,或看见天鹅振翅,飞离清澈的湖面。在大海中,鲸群正在移居的途中;成群的金枪鱼也推推挤挤地前进,丝毫不怕鲨鱼的攻击。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动物聚在一块,展开如此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天气转凉了,白昼变得愈来愈短,食物愈来愈难找。动物开始感到害怕,身体里的计时器也响了,催促它们:“时候已到,该走了……”于是,它们就忙碌地展开行动了。 许多海中生物把卵产在水里,任它们四处漂流,自然孵化。孵化后的小动物,随着潮水漂离父母,来到新的水域或海岸,像贻贝、牡蛎的新族群,就是经由这种方式形成的。螃蟹、龙虾的幼年期也多半是在水中四处漂流,寻找适合生长的地方。 海底世界这么大,鱼类怎么认得路呢? 一般来说,鱼类的嗅觉非常灵敏,它们应该是利用气味地图来找路的,就像人类在地图上做记号,才知道什么时候该转弯一样。有些鱼类准备产卵的时候,会迁徙到别的地方,如鲑鱼每年都会由海洋洄游到河川,生产下一代。 欧洲河域中的鳗,会离开生长的河川,到几千米外的墨西哥海湾产卵。因为那里有个藻海,水面漂浮着厚厚的一层海藻,幼鳗可以安心地在里头孵化、成长。等到幼鳗长大,它们才随着海潮横渡海洋,游向内陆的河川。 海龟居住在隐蔽的海湾,靠海藻和海草为生。它们到了产卵的季节,会游上2000千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寻找一个温暖的沙滩产卵。巴西沿海一带的海龟,必须穿过凶猛的海潮,才能到达产卵地——复活节岛。海龟妈妈把生下来的蛋,埋在离水较远的沙滩上,利用阳光的热能来孵化。 不论在空中飞或在海里游,都比在陆上走来得轻松,这就是为什么鸟类、鱼类经常大规模地迁徙,陆上动物却很少这样做的原因。但是有些哺乳动物像驯鹿,也能走上几百千米的路,去寻找食物和躲避寒冬。 鸟类横越大陆大举迁徙,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空中成群的鸟儿常会排出各式各样的队形。野鸭和红鹤都是一只接着一只,排成“一”或“人”字队形。麻雀和椋鸟则是聚在一块,就像一朵云。鸟群组队的速度很快,身手灵巧极了,绝不会撞在一起。当领航鸟飞倦了,另一只鸟会立刻补上它的位置,带着大伙继续飞行。 一些体形比较小的鸟无法飞高,就在地面、水波上擦掠而过。大一点的鸟,像塘鹅和雁,一飞就能飞上1000米的高空,借着气流的力量,飞得再久也不会累。褐雨燕懂得利用气流的浮力,偶尔偷个懒,休息一会儿,只要挥挥翅膀,就可以翱翔好一阵子呢! 动物迁徙的时候,会不会迷路呢? 通常不会,它们和水手一样,会利用太阳、月亮和星星作为导向标。许多鸟类似乎是天生的航行家,不需要靠罗盘和指南针,就能知道自己在哪里。就算星星运行的角度有偏差,它们还是知道要调整飞行方向,就像它们身体里藏了一个罗盘。 …… 夜行性动物 黑夜轻轻笼罩着大地,天空变成了灰蓝色。小雏菊的花朵合拢来了,西番莲展开了花瓣,有些动物已经进入了梦乡。但是,有些动物在这时候才从窝里出来,开始活动。 有一只獾很小心地在洞口附近闻了又闻。它一摇一晃地走出洞口,翻翻地上的土找虫吃。整个晚上,它大概可以吃下200条蚯蚓。 …… 一到夜里,有些地方常有黑影低低地掠过田野,原来是仓鸮。它喜欢住在教堂的钟楼上,常常会发出很吵的声音。你听过它在屋顶上走来走去的声音,或是它那像打鼾一样咻咻作响的叫声吗?仓鸮的听力好得很呢!当它听见老鼠咬东西的声音时,它会马上探头察看,一看见猎物,就会伸出脚爪,将它紧紧地捉住,然后饱餐一顿。 沙漠地区的夜空,星星看起来特别亮。这时,地面上的沙丘和石砾间,有些动物悄悄地开始了它们的活动。响尾蛇要出去找东西吃了。爱吃温血动物的它,靠着两个鼻孔,就可以感觉出温血动物的体温,从而找到食物。 大耳狐有一对大耳朵,常在晚上跑到田地里偷吃农作物。还有蝎子,它的足节上长满了细细的绒毛,能感应沙子的移动。当它感觉到沙在动时,就知道有猎物接近了。这时,它会伺机而动,把巨螯伸出去捉猎物。 …… 没有月亮的夜晚,草丛间有一点一点绿色的小荧光,这些亮光是由萤火虫发出来的。不论是雄的还是雌的萤火虫,都会从身体的尾端发出亮光。它们腹部的皮肤很薄,所以身体里的发光物质发出的光才能透出来。雄萤火虫会飞,有些种类的雌虫却只能在地上爬。雌萤火虫为了让雄萤火虫看见,会爬到树枝上面,发出微弱的亮光,来吸引雄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和虫卵也会发出亮光。如果青蛙吃了这些幼虫或虫卵,身体也会发光,直到把它们完全消化了,亮光才会消失。 晚上,我们会闻到潮湿的土和植物的味道。其实空气中还弥漫着很多我们闻不出来的气味哩! 有些雌虫会在晚上散发出一种气味,告诉雄虫它们在哪里。通常它们发出的气味有点儿像凤梨或是巧克力的气味。在热带地区有一种椿象,还会发出像肉桂一样的味道来呢! 晚上开花的植物散发出来的香气,也可以吸引蛾类。蛾就用吻管伸进花蕊中,吸食花蜜或是吸食从树干裂口流出来的香甜树汁。 夜晚来临时,水黾会在沼泽的水面上滑行。这时候,两栖动物的音乐会就开始啦! 有一只青蛙张嘴唱起歌来,旁边的几只也加入了合唱。没多久,整个沼泽就热闹起来了。睡莲旁边传出了尖尖细细的声音,原来是产婆蟾在唱歌。在草丛里,也有铃蟾从黑黄夹杂的肚子里发出“咚、咚、咚”的低沉的声音。 ……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读科普书,只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知识吗? 为什么国外很多科学家,同时又是诗人,艺术家或者作家? 到底怎样的科普读物才是最好?家长该如何选择呢? 作为新一代的家长,已经逐渐地在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他们希望孩子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希望的是孩子拥有开阔的视野,艺术的气质,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热爱自然和世界,永远都不缺乏对“美”的感知能力。 “从小爱科学”是当当拥有数万读者好评的科普童书品牌,继“有趣的物理”、“从小爱数学”几套高水准的图书之后,此次又推出了“小口袋大世界”丛书,此套丛书正是为解决家长们的以上问题而策划的。该丛书是世界经典畅销科普读物,曾荣获美国纽约科学院儿童科学读物奖。 “小口袋大世界”与其他科普读物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于: 1. 让孩子领略科学之美: 一般儿童科学读物只注重科学的知识性,而忽略了科学本身的美感;很多儿童科学读物的图画夸张变形,在图画创作上缺乏严谨性和艺术性,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小口袋大世界”的文字作者是欧洲顶级的科学家团队,对科学的描述既严谨,又活泼浪漫;该丛书的插画则出自欧洲一流的画家之手,细腻而真实地还原了大千世界的纷纭万象。科学之美跃然纸上。 2. 开阔孩子视野 该丛书所涉及的领域广阔,既有自然科学,又有人类文明,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人体、历史、科技等等包罗万象,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主题。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帮助孩子打造一生知识的坚实基座。 3. 启发孩子思考 书中的语言运用了与孩子们聊天式的口吻,决不生硬说教,让孩子们感觉亲近;书中也不乏启发性的语言,或者开放式的结尾,启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们的无穷想象力。 4. 培养孩子的语言感知能力 3-10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口袋大世界”散文诗般的文字,能让孩子们领略语言文字之美,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5. 权威认证,欧美常销经典 该丛书知识权威全面,经过美国纽约科学院这样的国际权威机构认可,是真正最高阅读品质的科普书。在欧洲和美国,该套丛书是儿童科学启蒙的必读图书,是学校、图书馆、书店、家长、老师都推荐的优秀科普读物,是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经典科普读物。 这套丛书适合3-6岁亲子共读,7-12岁自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