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王岳川教授解读大学中庸)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到了两汉以后,它就变成了两汉经学,所谓“经 ”,就是把它神圣化和宗教化。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生 命力的原生态思想,经过一种组装变成了一种适宜当 时的政治需要的宗教性的教化思想,问题就随之出现 了。 到了宋明理学以后。它又变成了更多的哲学的思 想,变成了很多知识分子所探讨的“内圣外王”的一 种过程,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偏激的诸如三纲五常、封 建礼教、诸如像鲁迅说的吃人的教化礼教等等。但这 些板子不应该打到孔子、孟子身上,这些发生在宋代 、明代以至于在清代的这些事情,比如束胸、缠足、 守寡不能改嫁等等,不应该算到孔子身上,不应该算 到先秦的那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身上。 《大学》的思想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个 体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如果说现代大学主要强调 的是人的一种全面发展,那么古代中国的大学主要还 在于它的道德的内在心性的发掘,二者是有区别的。 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为什么却要读先秦的经典 ,要重新重视儒家、道家的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仍然需要重温儒家的经典著作,关键的原因在于 西方和东方对于全球化的理解有重大差异。 西方人提出,全球化就等于同质化,就是整个世 界完全一样。我们追问一下,如果西方人或者是美国 人的思想就等同于全世界所有人思想,美国人的娱乐 方式、波普文化就等于全世界各个民族的游戏或娱乐 的方式,西方的所有的思想、宗教都变成全球化的, 你不觉得这个世界太枯燥乏味了吗?你不觉得这个世 界太过单一了吗?确实如此。 美国思想家亨廷顿提出,二十一世纪将是基督教 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冲突。谁是儒家文明代表?中国。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文明的冲突难道是不可 避免的吗?如何才能避免文明的冲突?可能有人会说 全球化等于慢慢学会尊重差异并且走向差异,这话不 错,但是该怎么走呢?这些老玩意、老东西、老经典 不是已经被边缘化了吗?西方世界玩波普文化、行为 艺术或解构思想已经非常玩得开心了,还用得上吗? 不要悲观,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只要它们曾经为人 类的思想史提供过重要贡献,为人类的童年成长到长 大变成一个真正的铁汉提供过真正的精神营养,都值 得尊重。 文明能够得以传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可以 启发人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当今社会中突出的问题 有哪些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组织 ,它向全世界公布了三个触目惊心的“百分之一”。 第一个“百分之一”是精神病,精神病在过去并 不是很多,而现在一百个人当中就一个人精神不正常 、精神失常、精神忧郁症。 第二个“百分之一”更加可怕,一百个人就有一 位艾滋病或艾滋病携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全世界已经有六千万艾滋病和艾滋病携带者,占人类 的六十亿的百分之一,应该怎么理解,它其实说明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和他人、我和社会、我和世界, 甚至我和自我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问题。 第三个“百分之一”是自杀率百分之一,这非同 小可。现代化、现代性给予全世界人们的承诺是人人 幸福,人人过上好日子,为什么却出现了三个百分之 一。我所在的北京大学,尽管人文科学非常丰富,但 是最近几年自杀率也慢慢高了。几个月以前我所在的 中文系,一位女同学由于心情极度不好,从楼上跳了 下去。 人类的精神需要真正的文化来疗治,否则人类今 后赚得了整个世界,把钱包赚得鼓鼓的,但是他失去 了自己的灵魂,失去了自己真正的幸福感。在这个意 义上,我们要重新提问大学的意义究竟何在。古代和 今天都在追问这个问题。 大学意味着什么呢?汉代的郑玄说:“大学者, 以其记博可以为政也。”今天人们又是如何理解大学 的呢?清华大学的校长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 也,有大学者也。”并不是一个大学里修了很多大楼 就叫大学了,相反是“有大师之谓也”。什么叫大师 ?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眼光深邃,把自己的知识贡 献给整个世界,提升人类的精神层次和精神境界,这 才叫大师。这种说法和古代的大学有内在相通之处。 今天世界性的大学里学生空前增多,但是灵魂的问题 ,精神空洞问题,还有精神缺钙问题,都值得我们深 思。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什么叫天下?什么叫公器 ?今天有多少学者、有多少大学生心里还装着“天下 ”这个词?这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在这个时候 ,重温中国经典《大学》的意义就浮现出来了。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