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散文
作者简介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艺术学博士,祖籍山东荷泽,1968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故宫文物南迁史料整理与史迹保护研究”子课题“故宫文物南迁记忆再现与重构”负责人。 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数十部著作。“祝勇故宫系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任《辛亥》《历史的拐点》《苏东坡》等多部大型纪录片总编剧,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该片入选“新中国七十年纪录片百部典藏作品”,获金鹰奖、星光奖等多种影视奖项。
内容简介
烟雨故宫 一 2017年2月18日,农历正 月二十二,是节气中的“雨 水”。那一天,北京城真的 下了一场中雨,让我惊异于 节气与气象的精准吻合。我 以为在早春二月(阳历的二 月),北方不会下雨,但雨 在我以为不会下的时候下了 ,而且下得很果断,很理直 气壮,这让我深感诧异,心 想这节气的变换里,也深藏 着奇迹。 雨落时,我刚好走到了 弘义阁(太和殿西庑正中之 阁),站立在廊檐下,看雨 点实实在在地敲打在冰冷的 台基上,又通过台基四周和 螭首,变成无数条弧度相等 的水线,带着森然的回响, 涌进台基下的排水渠。那是 一次阵容庞大的合唱,演员 是宫殿里的一千多只螭首, 平时它们守在台基边缘的望 柱下,一言不发,一到雨时 ,就都活跃起来,众声喧哗 ,让人相信,龙(螭是传说 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一物 种,真的遇水而活。 据说光绪皇帝就喜欢欣 赏龙头喷水。下雨时,他常 冒雨走到御花园东北角的一 个亭子里①,“下面池子里 有个石龙头,高悬着,后宫 的雨水从这个龙头喷泻出来 ,落在深池子里,像瀑布似 的,轰轰作响,长时不断, 流入御河。”②这话,是曾 跟随慈禧太后八年的宫女荣 子说的。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 音乐。故宫(紫禁城)①,就 是一个发声体、一个巨大的 乐器。在不同的季节,故宫 不仅色调不同,而且,声音 也不同。这乐器,与季节、 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卷 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 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 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 筑师,也是音乐家。 二 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 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 四时的声音。故宫的节气是 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 可以从声音(而不是从色彩) 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 ,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 ,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 很多人都知道故宫宜雪 ,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 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 ,把金碧辉煌的皇城,变成 “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飞 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被修 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 、重峦叠嶂。“雨水”前后, 故宫不期而遇的,经常是一 场雪,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春雪图》。北宋郭熙 笔下的春天,是由一场大雪 构成的(他命名为“关山春雪 ”),说明那的确是北方早春 正常的样子。 其实,故宫不只宜雪, 也宜雨。它的设计里,早已 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 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 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 可以最快的速度坠落到殿前 的台基上,经螭首喷出,带 着曲线的造型进入排水道, 注入内金水河。贯穿故宫的 金水河北高南低,相差一点 二二米,具有自流排泄能力 ,收纳了建筑中流下的水, 注入护城河(又称筒子河)。 哪怕最强劲的暴雨来袭,护 城河的水位也只上涨一米左 右。三大殿不止一次被大火 焚毁,但故宫从来不曾被水 淹过。大雨自天而泻,而宫 殿坦然接受。 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 故宫的雨。或许故宫的空间 太过浩大,所以下雨的时候 ,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 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故宫 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 以抵达它的终点。但雨点是 以军团为单位降落的,在故 宫巨大的空间衬托下,更显 出声势浩大。不似罗青(台 湾诗人、画家)笔下的伦敦 阵雨,雨粒大而稀疏,身手 好的话,可以如侠客般,从 中闪避而穿过。 雨点重叠,让我看不清 雨幕的纵深,乍看那只是一 片白色的雾,仔细看我才发 现,在雨雾后面的,不只是 宫殿的轮廓,还潜伏着一个 动物王国——故宫更像是一 个神兽出没之地,在雨雾后 面浮现的身影,有飞龙、雄 狮、麒麟、天马、獬豸、神 龟、仙鹤…… 清朝的雨水,和现在相 同吗?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我心中升起这样的困惑。在 公元2017年雨水这一天, 我看不见三百年前的雨水。 那时的雨,或许记在《清实 录》里,然后,被密集的文 字压住,犹如密集的雨,让 我什么都看不见——它们定 然是存在的,但与不存在没 有什么两样。只有我眼前的 雨水是具体的,它填满了太 和殿广场三万平方米的浩大 空间,也飞溅在我的脸上, 细碎冰凉。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