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的声音/中学生不可不读的微型小说名作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马涛鱼馆 渔船像口锅,翻扣在千里堤上。马涛也顾不得锅底的黑,一屁 股坐在了锅上,一边抹着汗一边对旁边气喘吁吁的马柱说:淀干 了,爸! 是干了。马柱还在猫腰撅腚地擦拭船上的泥土,头也没抬。他 想在船上涂一层油漆。爷儿俩刚刚把船从白洋淀里拖到了岸上 晾晒。 你涂漆也没用,淀干水净,没鱼了,船也没用了。马涛眯缝起 眼睛瞅着越来越强烈的阳光,这死老天爷,也不下场大雨,莫非让 人心也要于透了? 马柱没听儿子抒情,拿着油漆瓶子和毛刷过来说,马涛你 起来。 我起来干吗?马涛依然瞅着阳光,他已经瞅出了一个花花绿绿 的世界。 你起来我刷漆! 你刷吧,我起来你刷吧!你好好刷!马涛说。 可我起来,我就走了。马涛又说。 你走我也得刷。我就不信这白洋淀不来水!马柱拽了儿子 一把。 马涛就起来,从堤坡的小柳树上摘下他那件红色的衬衣,头也 不回地走了。 马涛去了县城。离开了水的马涛徘徊在阳光下的城市里,感觉 自己像一条行走在岸上的鱼。城市也是干的,城市里没有港汊,没 有芦苇,更长不出荷花来。马涛把那件红色的衬衣脱下来,用手举 过头顶,开始在大街上奔跑。衬衣就在风中铺展成一朵硕大的 荷花。 能制作荷花的马涛在一个烹饪培训班里学习。不久,他应聘到 一个单位做厨师。一天一顿午饭,马涛的活计很清闲。干完活儿, 还可以到传达室和警卫、保洁工聊天儿看报,侃侃世界杯什么的。 马涛就觉得自己也成了单位的人,甚至产生了转正、找个城里对象 的想法。他把这想法和食堂服务员温小暖说了。温小暖就笑着说, 马涛你可真逗,你要是能转正,我他妈都当局长了。马涛听了这 话,像泄了气的皮艇,一下子蔫在了水面上。 温小暖的打击刚刚过去,单位就换了个领导。新领导一上任就 约法三章:全体职工中午一律回机关吃饭;有宴请也要在食堂安 排;食堂要一天一个菜谱,保证饭菜的多样化。 吃饭的人多了,马涛变得忙碌起来,再没有聊天儿看报侃足球 的时间了。忙倒没关系,问题是众口难调。这些官老爷在外面吃顺 了嘴,回到食堂不习惯,不是熬菜嫌咸了,就是做鱼嫌淡了,絮絮 叨叨的指责让忙得一头汗水的马涛心里冷冷的。最不能忍受的是那 天新领导的发火。那天本来领导吃得胃口挺好,还和大家有说有笑 的。可吃着吃着就皱了眉,他从嘴里拽出了一根金黄色的头发。领 导就把筷子啪地一摔,马涛你看这是什么?是不是白洋淀里的草? 我要扣你的工资! 被扣工资的马涛辞职不干了。临走前,他拿过一把大剪刀,找 到正在午休的温小暖,咔嚓咔嚓把她染成金黄色的长发剪了个 精光。 马涛又行走在城市的阳光里。他又一次把那件红色的衬衣举过 头顶,让它招展成一朵盛开的荷花。招展完了,这朵荷花就飘落在 黄家鱼馆的屋顶上。 黄家鱼馆的老板收留了马涛,喜欢上了马涛,并把家传的全鱼 宴制作秘方传给了马涛。一时间,马涛成为全鱼宴的名厨。在他的 主厨下,黄家鱼馆成为县城一个热闹的去处。 在品尝全鱼宴的人流中,温小暖来了。马涛看见她的头发长出 来又染成了金黄色,像一条黄花鱼。跟在黄花鱼后面的竟然是单位 的新领导。那天,马涛亲自给他俩上的菜。马涛笑吟吟地对领导 说,领导,你不是不到外面吃饭吗?怎么还带了个俄罗斯小姐呢? 领导就十指交叉地笑着,马涛是你小子呀!这不是什么俄罗斯 小姐,她现在是负责后勤的温主任,我带她是来向你学习的! 马涛就把一条红烧鲇鱼端到了他们面前。他在鲇鱼肚子里填上 了一团头发。 马柱终于在黄家鱼馆里找到了马涛。那时马涛正和黄老板的女 儿黄春健高兴地数钱。马柱啪一下就给马涛一个脖拐儿,你小子在 这里玩开心了,我和你娘想你都想疯了! 马涛就被扇蒙了,被扇乐了。马涛对春健说,这是咱爸,你快 去倒水! 爸,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鱼馆红火的时候来。你来了, 我就该回了!马涛把钱放好,捂着半边脸说。 小子,白洋淀来水了,我那渔船又可以下淀捕鱼了—— 马涛站起来,撇撇嘴,就你那破船?早过时了。我要买一艘快 艇,还要把咱家临堤的房子拆了,盖个饭店。告诉你,不叫黄家鱼 馆,也不叫马柱鱼馆,就叫马涛鱼馆!你说行不行? 你是说你答应回家了。马柱举起手来,又给了马涛一脖拐儿, 不过这次没扇响。 马涛点点头,把马柱摁在了椅子上,望着鱼馆外面的车流人流 和高楼大厦,慢慢地说,爸,城市好,可城市是别人的城市,不是 我的。我的家在白洋淀,在千里堤上。 一个月后,风生水起的白洋淀边,荷香飘逸的千里堤上,马涛 鱼馆正式开张迎客了。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