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年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年味儿 辽西的整个冬天,都是在萧瑟和寂寞里度过的。人们 在平常日子里憋着一股劲儿,等着盼着过年的味儿。 节气到了小年,村子里就能够闻见过年的味道。先是 淘米蒸豆包,满院的金黄,把盼年的喜悦心情都表达出来 了。磨房和碾房到了最忙碌的时候。黑土地里种的黄豆, 做出的豆腐鲜嫩馨香。雪白的豆腐块,一部分冻成冻豆腐 ,一部分放在大盆的清水里,正月里可以招待客人。 杀年猪是必不可少的大戏。早些年,辽西的庄户人杀 年猪要叫上全村的人吃猪肉。忙碌了一年,过日子有什么 喜事美事或者为难遭灾,这次聚会是一个难得敞开心扉的 机缘。白肉片子蘸蒜泥,酸菜炖猪肉血肠,再加上辽西自 酿的高粱酒,外面雪花飘飘,屋子里热气腾腾,过年其实 就是过上一个喜庆的日子。这个日子跟平常不同的是—— 能叫一个梦想开出花骨朵。这花骨朵带着辽西人特有的朴 素和憨厚。只要北风一吹,雪花一飘,梦想的芳菲就该清 香弥漫了。 腊月里有很多事情要做,赶年集,买年货。有钱没钱 ,剃头过年。镇上的理发店生意也相当火爆。年画现在买 得少了,家家的墙壁基本都是刮了大白,有的人家还贴了 壁纸,年画就成了历史的记忆。过日子就是要有缺憾,消 失了一种文化,还会有更多的文化讯息涌人。这不,在乡 村家里有电脑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可以在家里上网,天下 大事“一网打尽”。在城里打工或者念书的男孩女孩们, 会不断把新鲜的事物引到乡村来。写个微博,发个微信, 晒晒咱乡村的过年情景,按时尚的说法,那叫一个任性。 祭祖是腊月里的大事。过年了,去祭拜一下祖宗。给 孩子们讲讲上几辈的往事,叫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因为吃得好,穿得也不差,过年缺少了足够的神秘和期 待。这最直接的表现是,大家不再集中购物。现在的买卖 人生意做得精细,大年初一也能送货上门。价钱不贵,还 能够享受微笑服务,何苦再去囤货? 过年回家,是这个春节里最激动的事情。父母们盼望 孩子的归期,孩子们关心的是交通状况。提前抢到票的自 然惊喜,能够拼车回家的也算称心如意。总之,春节在来 来往往的奔波中翩然而至。 贴春联吃年饭,是过年的开始。春联都是从集市上买 的,不如早些年自己写的有韵味。过去都是买了红纸,找 村里毛笔字写得好的先生执笔。没有了用武之地,先生现 在的心情最落寞。最早的时候,辽西的村庄过年都是自己 手扎灯笼。秸秆做骨架,荆条做骨针,把秸秆连缀起来, 外面糊上白纸。红纸镶边嵌字,吉祥喜庆的纸灯笼,飘荡 在几代人的春节夜晚。现在没有谁再去扎一盏纸灯笼了, 超市随处有大红的灯笼在招摇,没有几个钱就能够带回家 去。安上几百瓦的灯泡,把乡村的夜晚照耀得五彩缤纷。 过年还是有很多寓意的。比如除夕的饺子,白菜馅叫 “百财”,芹菜馅叫“勤财”,反正都是能够讨得喜庆的 说法。除夕夜里不吃蒜,怕一年过日子窘迫算计。就是吃 了,也不能说出口。饺子里包上硬币,谁要是能够吃到, 谁就最有福气。在我们辽西,吃完除夕的饺子,有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