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

日本史
作者: (美)约翰·惠特尼·霍尔|译者:邓懿//周一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10
折扣购买: 日本史
ISBN: 9787100229708

作者简介

"约翰·惠特尼·霍尔(J.W.Hall),美国历史学家,1950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先任教于密歇根大学,1961年以后在耶鲁大学任讲座教授,兼着一些有关东亚和日本的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著有《日本参考和研究指南》《500—1700年的日本政府和地方权力:以备前国为根据的研究》等。与他人共同主编有《早期近代日本制度史研究》《中古日本制度史论集》《通向日本的十二扇门》《剑桥日本史》等。 译者简介: 周一良,历史学家。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学贯中西。历任清华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亚洲史(后改亚非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著有《中日文治维新的几个问题》《中日文化关系史论》《中外文化交流史》(主编)等。 邓懿,周一良先生的妻子,北京大学教授。她1914年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后来保送燕京大学国文系。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41年赴美留学,同时在哈佛大学开始涉足汉语教学。邓懿曾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得力助手,1943年秋哈佛大学成立美国陆军特别训练班(ASTP),赵元任主持训练班的中文教学,邓懿受聘任助教。1946年回国后,邓懿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邓懿主编有《汉语教科书》(上下册)、《汉语初级教程》等。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

内容简介

"日本较长而封闭的历史,提供了研究一个国家发生和发展的丰富而易于掌握的实例。首先,日本群岛的孤立,使它的历史非常单纯而完整。没有别的文化与之抗争,又没有异族侵略的干扰,日本人民在历史上过的日子是比较平静的。不过,他们的文化也经历了一连串的变化:从6世纪以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变成7世纪到12世纪的贵族官僚国家,然后又变成一个封建势力你争我夺的国家,而最后又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民族国家。日本的变化过程没有周期性,而是直线发展累积起来的。也许是由于它的孤立,而全国社会和文化状况又比较相同,历史学家就能较好地追溯这个进程,比较容易认识外来影响的作用,以及国内制度的衰亡与再生的交织关系。 第二,日本人处于中国文化圈的遥远边缘地带,有可能在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紧紧保住自己的主要制度和价值标准。虽然处在压倒性的中国影响之下,日本制度的历史和中国的根本不同。日本人并不是简单地推出一个中国文化的小型翻版。他们创造出的某些社会制度和政府类型,反而令人吃惊地和西方类似。日本的封建制度、对海洋的向往、强烈的民族意识,都是和中国传统大不相同的。这也许是为什么在东亚人民当中日本人最有条件去接受西方影响。 第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的政治和社会进化特别缓慢,这也有一部分是长期与世隔绝的结果。日本人民幸免于大革命,或破坏严重的外族侵略。在现代以前的历史上,日本结构变化缓慢,这些变化又不是缘于外部压力而是内部力量促成的。结果日本就倾向于把换掉的制度放在一边、弃而不用,但很少把它扫除干净。艺术和建筑珍品,几百年都保存维修得很好,正如同某些家族和官职,虽然早已没有权力和影响,也要保留。毫无疑问,日本皇室是今天全世界皇家中统治最久的,因而连续的因素也经常反映到文化史上。 当然,因为日本是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而出现,我们才对它的过去感兴趣。因为它成为现代世界上被公认的成员,它的历史对我们和所有其他现代社会也就有了关系。日本的社会史、制度史曾经只是引人好奇的异国风情,现在却成为步入现代化的许多国家的例证之一。尽管日本离我们很远,但日本史对我们是重要的。也就是因为看到日本史本身的价值及其与现代世界的关系,我才写这本书。就行动的广度和激烈程度而言,日本史的戏剧性无法和中国史相比。日本风景的特点在于低沉的色调,日本的历史也是如此,但仍然有其英雄人物和高尚业绩。奈良古都里的寺庙,今天仍然耸立着,同样的是16世纪时围绕着它进行过统一战争的那些城堡。现代语译本的《源氏物语》,能把我们的想象力吸引到11世纪的宫廷生活中去。学习日本历史可以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日本文化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有变化的。日本人虽然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绝,但世代以来他们学会了生活的方法,而我们必须尊重并研究这些方法。 " 一部简洁而不失深度的日本史 。日本通史类图书不少,但或洋洋十数卷,或七八百页篇幅,对大众阅读来说不甚友好。霍尔的这本日本通史,时间范围自前陶文化直到20世纪60年代。简洁而不失深刻。用作者的话来说,“我没有试图去追求普通教科书的全面性。日本史使我最感兴趣的无过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如何随时间改变并多样化,以及这基本上是‘东方’的文化,如何产生了近代的世界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