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创新密码

瑞士创新密码
作者: 骆毅,杨治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瑞士创新密码
ISBN: 9787577202327

作者简介

骆毅,男,1983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博士。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工作。先后获武汉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英语专业八级。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内有重要影响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篇、《中国教育报》3篇、《人民日报》(海外版)1篇,中国知网高被引论文1篇(被引150余次)。论文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官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走向协同: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抉择》,荣获期刊《大社会》论文二等奖等。

内容简介

在瑞士,无论是种族、宗教、文化、语言,还是价值观,都非常多元。正是这些多元因素,构成了瑞士社会的“五颜六色”。瑞士的政治结构、社会和经济体系共享同一个价值观。瑞士政府的决策通过与各方合作,达成共识后再逐步发展起来。在社会生活呈现多元化特点的同时,社会结构也趋于扁平化,国家生活平稳运行。 瑞士走向联邦的统一,不是某个王朝的力量,也不是某个宗教或某种语言的潜在力量,而在于瑞士人对由不同群体所构成的“共同体”的共同认知,这是瑞士不断发展和走向繁荣的基础,它随着现代瑞士国家身份的呈现而日益固化和壮大。一旦“共同体”意识被瑞士人所接受和认可,便开始对后来联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动荡的19世纪和20世纪,瑞士政治和经济体系的维系与巩固,都得益于瑞士人对“共同体”意识的接受和复兴。尽管在拿破仑战争中瑞士被征服并重组,在1914年到1945年间两次被包围和孤立,但它自1291年诞生的联盟共同体共识,确保了瑞士从每一次欧洲灾难中重新崛起。无论联邦的制度如何变革,联邦“不同而合”的理念和制度根基始终牢固如初。瑞士人自觉形成的集体行动,不是由于“上传下达”的硬性号令,而恰恰在于各类看似松散存在的社会群体对于共同体价值的默契回应。 瑞士开放包容的政策制度,导致不断涌入的移民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瑞士的“创新精神”。瑞士制表业的兴起,正是依靠那些为躲避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宗教迫害的胡格诺派人士。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大陆不断爆发战争,很多科学家去了美国,也有一部分科学家选择避难到瑞士。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执政以来,德国掀起“排犹”狂潮,不少犹太人选择逃离,瑞士成为当时犹太人心中理想的避难之地。在逃亡瑞士的人群中,不乏知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如:理查德?威尔施泰特(德国有机化学家,191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康拉德?布洛赫(生物化学家,196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等。除德国之外,还有包括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陆续到瑞士避难,他们都进一步带动了瑞士制造业、金融业、制药业等产业的转型发展。 瑞士人独特的“工匠精神”,是瑞士人创新精神的一个深厚根基,体现在瑞士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瑞士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穷国,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富裕国家,离不开一个个精通行业技术和规则的人士对社会各个行业的贡献。瑞士人的“工匠精神”,在钟表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钟表制作强调“精细”和“准确”。制作机械钟表是一项特别需要耐心的工作,也是特别耗费精力的持久性工作。在旅游业尚不发达的时期,瑞士人在恶劣的山区天气和地理环境中,选择发展钟表产业。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长期的艰苦生活,练就了瑞士人勤劳刻苦的品质和强烈的求生意愿,他们以开放的姿态,试图抓住任何可能的发展机遇。 创新是有方向性的,或者说,创新是有价值取向的。 从瑞士的创新发展阶段看,瑞士人一开始在钟表技术、机械工业技术等方面倾尽了很多才思,也产出了很多顶尖的创新技术。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亨利?杜南为代表的一批瑞士人,更加关注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保护。他们认为,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应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和平,而不是战争造成的创伤,应该让创新带来人的全面发展。此后,瑞士联邦对内和对外政策的一个很重要方向就是国际人道主义政策,这也体现了瑞士创新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瑞士人在开发绿色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展现出来的智慧和决心,使瑞士联邦的创新在20世纪、21世纪甚至面向更加遥远的未来都保持了具有“远见”和“胸怀”的价值境界上。 因此,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人类需求。 瑞士人秉承“生命至上”的价值观。他们认为,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应以彰显人的价值为要义,公共事务应服务于改善和维护人的生活体验。瑞士人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命的拯救以及对生命的包容,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和境界。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瑞士人屡有突出表现,这是他们对“生命至上”价值观的具体诠释。瑞士人不仅尊重和呵护人的生命,他们还“爱屋及乌”,表现出对待动物——甚至对虾蟹等低等动物都有很多关注和关爱。 瑞士人对“生命至上”价值观的具体理解,体现在他们认为自由、健康、发展、家庭、社会空间等,是个体幸福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瑞士人执着于对这些幸福生存因素的不懈向往和追求,执着于对生命本真的恪守。联邦政治社会的运作,也是以保障和促进瑞士公民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幸福为根本。作为一个小国,拥有如此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又能提供相当合理的社会福利分配,这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是十分罕见的。 瑞士各个层面的创新,正是突出“生命至上”这个价值观,不断涌现出卓越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和创新机制。 “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在瑞士联邦的创新活动中得到了具体诠释,是促进瑞士社会幸福与和谐的根本原因。 中国不能离开世界独立谋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与世界也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并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共享共荣、风雨同舟。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区域国别研究“知己知彼”,挖掘“他山之石”,“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通过了解它国、尊重它国、学习它国、协同它国,最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当今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应有之义。 瑞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近年来,瑞士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瑞双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创新不仅是带来想法,同时也要转换为有经济价值的具体项目,为社会发展提供新模式,这正是中国所期待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中瑞两国有许多重要合作项目,大量瑞士初创企业来到中国。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不少,但与它国以“创新”来命名进行战略合作的唯有瑞士这一个国家。2016年,中瑞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足以凸显瑞士的独特性。 瑞士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多个类别的创新产品,多个领域的创新理念,多个行业的创新技术,等等。本书对瑞士代表性的创新产品、其创新理念以及有关行业的创新技术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观察和分析瑞士的“创新”,需要关注这个国家体现“创新”的多个方面。本书同时也提出一种观点:促进瑞士“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创新主体、教育体系、社会传统、绿色战略、对外政策,等等。既有根本性因素,也有局部性因素;既有长期性因素,也有阶段性因素。正是它们,构成了瑞士创新的系统性驱动。因此,对于构成这些因素的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性观察和分析。 本书希望透过瑞士“不同而合”的政治制度、稳健发达的创新体系、理念先行的教育优势、民主和平的社会环境、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等,向读者揭示:瑞士这个在创新方面享誉世界的“小”国,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瑞士的发展模式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