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文学批评

21世纪的文学批评
作者: 文森特·B.里奇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21世纪的文学批评
ISBN: 978730523727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开篇,我首先要对以下四点做个说明。第一,尽管围绕“后理论”和“理论之后”的探讨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年,理论的复兴却已经开始。诚然,这个复兴乍一看确实不容易看出来。第二,正如前页的理论复兴图所示,21世纪的理论虽然是可知的,却无法全部掌握(见图1)。这张图包含了12个主题,围绕这些主题有94个学科分支和领域(让人联想到行星和其卫星的关系),它们的运行轨道可以不断变化,也可以组合成新的集合体。第三,21世纪理论复兴采取了典型的后现代形式,也就是众多学科分支、领域和主题的无序或混杂。世界上有6800支共同基金,《葡萄酒观察家》每年品评20000款葡萄酒,有数不清的运动鞋可供人们挑选——在这些神秘的领域中,都有针对“傻瓜”的指南,给予我们帮助——因此扩散和分裂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第四,大约15个早就闻名遐迩的20世纪理论学派和思潮,从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形式主义理论到后殖民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和酷儿理论,严格来说都是20世纪的现象。前几个世纪没有出现过的批评理论学派和思潮,21世纪也不会出现。然而如今,它们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来源和资源,不仅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也用于理论的课堂教学。经过简化,我制作出理论清单的106个项目,可以将其视作进一步分解的文化研究派别。从我一开始提出的四个观点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文学和文化批评的今天,不论好坏,理论都无处不在。 关于这一点,我想有人会提出好几个问题。最近的这一变革是否是继20世纪80年代理论取得完胜后的又一次胜利?究竟为何要把这种复杂的扩散称为“理论”?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既不愿将正在进行中的理论传播和齐头并进描绘成一次胜利,也不愿将其描绘成一场灾难,它应该是喜忧参半的事情。理论现在扮演的是寻常之举的角色,而不是令人震惊、造成分裂的先锋。在世纪之交的文化战争期间,批评界围绕理论表现出高度兴奋和充沛精力,这个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看一眼理论复兴态势图(图1),尽管开始会有些迷惑,但你会发现,大多数现在的理论实践提出的都是一些根本性的、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批评问题。理论像过去一样,继续推进并确保富有成效的批评研究和成果发表,而且主题和领域在进一步扩大。但是,理论的碎片化意味着在这个领域中,专职从事理论者几乎已经绝迹。如今,理论起到的是附属作用,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在历史悠久的文学文化研究领域中,理论发挥的作用虽然是辅助性的,却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仍然将这种扩散称为“理论”?一言以蔽之:谱系。图上所有的项目都直接源于清晰可辨的当代理论流派和思潮。除此之外,没人提出可替换“理论”的术语而且获得成功。我想不出来谁这么做过。“文化研究”可能有些竞争力,却不适合。这个定名太过含糊,与“理论”相比,缺少历史基础和精准性。相比较而言,“理论”是中性词,而“文化研究”的意味则隐约与社会科学有一定关联。图2进行了一些阐释。在这里,21世纪的理论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文化研究就是其中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