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这么聊我就懂了
作者简介
尹烨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深圳市标准化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他是媒体圈、财经圈、科研圈最受欢迎的生物界“名嘴”,也是传播生命科学的科普工作者。开设“天方烨谈”电台节目,受邀出席WIRED、TEDx、一席、中国企业家论坛等媒体活动,为大众讲述“听得懂的生命科学”。 "
内容简介
减肥屡战又屡败,肠道菌群在作怪 每个人的一生,稍微统计下,其实都可以用大数据来概括,不信你看: 假设活到80岁,我们一生会呼吸多少次?大概8亿次。 假如80年间没有心跳过缓或过急的状况,我们一生心跳会有多少次?约 30 亿次。 我们的基因组有多少个碱基?30亿对。 我们全身的细胞约有多少个?大概37万亿个。 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又有多少呢?数量是100万亿个,而它们的基因总量是人类约22000个基因的150倍或者更多。 在这一系列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菌共栖”的生态系统。严格意义上,只说“细菌”还不全面,因为还有很多的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甚至寄生虫等。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一边离不开微生物,一边又不断和微生物抗争,妥妥地阐释了什么是相爱相杀。细菌和病毒,自打34亿年前来到这个世界,便再也没有缺席过。它们在生命从低等到高等,结构从简单变得复杂,生活环境从水下拓展到陆地的演进过程中,全程相伴。 父精母血的受精卵,我称之为血脉;我们讲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文化,我称之为“文脉”;细菌不仅仅存活在肠道之内,还活跃在我们整个身体系统中,它甚至还可以通过接触或口粪渠道“垂直传递”。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一个社会属性的人是“血脉、文脉、菌脉”三脉合一的产物。 关于血脉和文脉,我们都了解了很多,如今,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意识到,细菌也在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要知道早期的多细胞生物,很多其实就是一段“肠子”,后来才慢慢演化出复杂的神经系统,所以肠道和神经系统一直连接着。基于此,生命科学有一个有趣的“肠一脑轴”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肠道和大脑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大脑作为控制中枢,对人的身体和意识起着总指挥的作用,这些大家也知道;反过来,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人类大脑,这就鲜为人知了。人体内有大约上百万亿个肠道细菌,肠道也有数百万个神经元,大脑有将近860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是可以顺畅交流的。无论是通过“打电话”的物理方式,或者通过“发快递”的化学作用,全球的脑科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实证。 举个不那么严谨但容易理解的例子,中午,你没有选择米饭而是吃了三碗面,你以为是你想吃面食,实际上很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想吃,因为你从小就用面条“喂”它们。下午,你鼓足勇气站到讲台上发表演说,可实际上你也无法完全确定,到底是你主动上台的,还是你的肠道菌群通过一系列调节怂恿你上来的。 根据“脑-肠轴”理论,细菌会在人的肠道代谢出诸如短链脂肪酸的代谢物,这些细菌代谢物会影响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释放而5-羟色胺会影响神经系统。不管是细菌代谢物短链脂肪酸,还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它们都通过一些信号分子的实体通路加上迷走神经,和人的大脑进行着互换--信息的交流和联结。 所以,不高兴的时候,千万别轻易对人发火,不妨阿Q胜利法:此时或是自己肚子里的细菌在瞎捣乱。孩子不专心念书,也不要贸然责怪孩子,可能此刻他体内的菌群正在影响着他的行为。实际上一个顺产的婴儿在12个月以后,其肠道的菌群就和妈妈趋于一致,和密切生活的家庭成员也高度相关。所以追根溯源的话,我们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几年前,我考了公共营养师,我发现里面讲到的很多内容都有待商榷。比如,撇开肠道菌群不谈,按照机械唯物主义的方式,讨论身体能把多少克糖、脂肪、蛋白质无损地转化为能量,这本身就是说不通的。有科学家用克隆的两只老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仅仅对调了菌群,几个月以后,瘦老鼠变胖了,胖老鼠变瘦了这就提醒广大减肥人士,要想减肥,得同步从菌群下手。 \\\\\\\" ★基因与我们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情绪和下一代? ★华大集团CEO尹烨,继《生命密码》系列后全新力作,一本写给大家的基因说明书。 ★·瑜伽、冥想,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长期996,真的会猝死吗? ·为什么选个好伴侣如此重要? ·睡眠真的那么重要吗? ·长期熬夜会有什么后果? ·基因和情绪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更容易抑郁? 关于健康的传言,我们听了太多。到底哪些是真知灼见、哪些是空穴来风,这些依据从何而来?《基因,这么聊我就懂了》,用基因的视角,重新认识我们的认知、行为、两性、遗传、情绪和健康。68个基因科普,带你揭开生命的密码。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基因?基因几乎是每个人的底层生命代码,看似遥远却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而基因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人的行为、习惯和观念,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改变着基因的表达方式,这反过来又深化了基因对人的影响。可以说,谁能用好基因,谁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作者尹烨,华大集团CEO,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科普作家。长期致力于科普事业,出版《生命密码》系列和《了不起的基因》等作品。 ★舒德干、俞敏洪、刘擎、周鸿祎、樊登、杜兰、施展、蔡磊,各界大咖,齐声推荐。 ★基因属于生物性,身上有怎样的基因,在不考虑基因编辑的前提下,我们只能被动接受,但人类是有意识和智能的,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对抗本性。人类意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抗基因的过程。用我们无私的人性去克制自私的基因,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尹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