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觉醒--汶川大地震中的志愿者(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5/10/20190925101625134.jpg)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废墟上的觉醒--汶川大地震中的志愿者(精)
ISBN: 9787519440206
陈歆耕,男,1955年生,原籍江苏海安。曾任《解放*报》记者部副主任,《文学报》社长、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中篇小说集《孤岛》,中短篇报告文学集《青春驿站》《海水下的冰山》,长篇报告文学《点击未来战争》《废墟上的觉醒》《赤色悲剧》《小偷回忆录》,文化批评随笔集《快语集》《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各打五十大板》等。作品曾获《解放*文艺》**作品奖、全*文艺新作奖、***金盾文学奖。
**章 一个撼天“震”地的名字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思考:汶川大地震究竟有些什 么与唐山大地震不同的地方? 我的思考不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地震研究者的思 考,我是一个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我*多的是从人 文的角度去探寻…… 创吉尼斯纪录的“闪婚” 在5·12地震发生时,遥远的上海也感*到了微 弱的震波。《文学报》编辑部所在的新民大楼经过几 秒轻微的晃动后平息了。我几乎没有任何的感觉,在 办公室照常处理事务。只听到有很多人往楼下跑,嚷 嚷着说有地震。 直到晚上,看电视晚间新闻时才知道地震发生在 四川的汶川。震波从那么远的地方辐射到千里之外的 上海,可见这次地震产生的当量有多大?不知有无人 计算过,它产生的破坏力相当于多少颗原**? 第二天上班后我让新闻部的记者连线四川省作家 协会,看看他们那里的情况如何?有没有什么与《文 学报》有关的信息可以报道?记者接通四川作协的电 话后,了解到的情况不多,我们在当期的新闻版上也 只是简单地反映地一下四川作协布置抗震救灾的行动 。作为一份文学专业报,又是一份周报,当时并没有 想到派记者到**线直接报道抗震救灾的事迹。有大 量的电视、时政类的*报的记者冲在**线。我们报 纸的定位决定了这不是我们的主旨和长项。但,我们 在密切关注着灾区作家的命运,以及全国作家们参与 抗震救灾的行动。 5月19*,中国作家协会决定派作家代表团赴四 川灾区采访,我和编辑部商量后当即决定派记者直飞 绵阳,采访报道作家代表团在灾区活动的情况。派谁 去呢?编前会上我请愿意去灾区采访的编辑记者报名 ,当时报名者众。我和副主编商量后决定派从上海社 科院文学研究所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2005 年进报社工作的傅小平去。派他去的原因当然一是他 本人积极要求,但*主要的考虑是他是一个“男生” ,而编辑部的其他采编人员全都是“娘子*”。男生 到灾区后,在克服生活困难方面总比女孩子要方便得 多。但,我们和他本人都没有想到这一决定成了傅小 平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的生活因此而发生 了重大改变。包括对待工作和人生的态度都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 因此,有人说:傅小平的灾区采访之行,是他的 幸运之旅。 傅小平在灾区的采访时间为一个星期,他在绵阳 市文联有关同志的热心帮助下,克服生活、交通等许 多困难,工作完成得**出色。令我大吃一惊的是, 他回来大约20天后的**上午,突然邀请我和编辑部 的同仁喝喜酒,他刚刚领了结婚证。还说要感谢我这 个大媒人,弄得我一脸惊诧莫名。此前我从未听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