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走近诗词品人生

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走近诗词品人生
作者: 王丹|总主编:邢万军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走近诗词品人生
ISBN: 978753174386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顶真格的写法,辛弃 疾以此句法直接重复再点“归难得”。辛弃疾纵然在心中 呼唤过无数次,现实里竟一次又一次碎梦难圆。 一生雄心报国的辛弃疾,在词牌《满江红》如此雄壮 的曲调之中,悲情却渗透其中,淋漓满纸,化用典故无痕 ,反用诗句浑然,辛弃疾的词之妙,就如同在口中反复咀 嚼的橄榄,壮、悲、情、力,说不尽的美处,赏不尽的历 史沧桑。 若以为辛弃疾如此着意,大约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 之忧罢了,那就是不解词意之人。辛弃疾心中有着比财富 权位更重要的事,为之甘苦皆愿尝,生死皆愿往,那是以 生命追随的伟业。 他为何由北而南,是什么让他有这份担承,这就要从 他少年意气满乾坤的岁月溯起。指画江山如故旧,祖业先 传有心人。童年是谁也抹不去的,就如垒垒大厦起于砂石 ,滴水聚散云霭无边。 那一年,正是靖康元年。黑云压城城欲摧,开封,正 在风雨飘摇之间。 金兵已将此城团团围住,宋朝皇帝是刚刚被推上皇位 的赵桓,而他的父亲——那位以书画风流名世的道君皇帝 赵佶,此时已成为太上皇,早早逃离了开封。 金军兵分两路,一从山西,一从河北,进攻南宋。这 场战祸本不应发生的。金国原本与宋朝配合,共攻辽国, 可宋军总是失策失利,等金国攻破辽国之后。宋朝又向金 国索要燕云十六州,金人从一次次与宋朝的和谈之中,从 宋朝“六奸”之一的童贯丧师败绩之中,已然明了宋朝内 虚外弱的实情,倾兵南下,欲灭宋朝。 皇帝可以软弱逃走,可老百姓不答应。他们纷纷组建 忠义民兵,保卫家园,进攻山西的金军被拼死厮杀的民兵 挡在半路。而东路金兵却长趋直进,攻到开封城下。 危急之时,却并非没有取胜之机,北方诸路仍有宋军 驻守。宋朝只要坚城固守,争取时间,孤军深入的金兵必 然顾虑重重,自会退兵。 凡用兵之道,当临事以应机,未战最怕先怯。可赵桓 却错判了形势,不取主战之议,暗自与金人和谈。金军在 商量怎么撤走之时,宋朝竟给了他们一个天大的惊喜,同 意了割让山西、河北、河间之地的请求,完全答应金国的 议和条件,锦帛财富重许。 狼子野心的金兵窥见宋廷之无用,就又开始了新的攻 势,终逼得宋朝自乱阵脚,全军在赵桓黜废主战重臣的情 势之下,攻入开封城。风雨之下,皇室漂泊,两帝蒙尘金 国,从此半壁江山沦落,就有了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 幕。 宋太祖赵匡胤尚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没 想到后世赵佶这个道君皇帝昏愦无用,钦宗赵桓谋计不明 ,竟将锦绣河山沦陷,“靖康之耻”成了宋人挥之不去的 心头血痕。 山东,本周公之旧治,齐鲁之要冲,陶陶礼治万古长 灯。可时光暂逝,风景早换,金军铁骑直灭汴梁,将花柳 繁华地,富贵锦绣乡尽变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