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经记(上下)(精)/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
作者简介
韦力,著名藏书家、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凭个人之力,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四部齐备,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著有《古书之爱》《古书收藏》《芷兰斋书跋集》《琼琚集》《殊痕探骊》《鲁迅藏书志》《得书记》《失书记》《觅宗记》等,另有与安妮宝贝合著《古书之美》。
内容简介
关于经学的起源,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明确地说 :“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 不得有经。”这句话明确地说,自从孔子修订了“六经” ,于是才有了经学。然而吴雁南、秦学颀、李禹阶主编的 《中国经学史》则称“中国的经学形成于西汉。其孕育阶 段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六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所 独尊的经典,却是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之事 。” 由以上两段叙述可知,对于经学的起源,两者在叙述 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区别。而马宗霍、巨所著《经学通论》 一书则称:“虽然六经之中只有《春秋》一经勉强堪称孔 子所作,称孔子为经学之创始人却未尝不可。” 皮锡瑞是站在今文经学家的角度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虽然马氏父子并不完全认可皮锡瑞所言,但也认为孔子应 当就是经学的创始人。为了佐证这个观念,其在专著中给 出了三条理由:“其一,先孔子之经文极可能经过孔子编 辑、删节、修改。其二,先孔子之经文经过孔子的传授之 后,方才成为一门系统的学术。其三,后世之经学家,无 论流派为何,皆尊孔子为其鼻祖。在这三项理由中,最后 一项最为重要。即便日后有证据推翻理由之一、之二,依 旧不能动摇孔子之为经学创始人的地位,因为这种地位的 历史意义并不来自事实,而是来自认同。” 看来孔子跟“六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经学的起源 。而最早把孔子和“六经”联系在一起的是《庄子·天下 篇》:“孔子谓老聃日:‘丘治《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一’孔子对老子说 自己很长时间都在治“六经”,但是“治”并不等于“作 ”或者“撰”,因为这个字可以翻译成攻读或者研习。那 也就是说,孔子并没有说“六经”都是他的个人作品。那 么孔子对“六经”有没有著作权呢?司马迁在《史记·孔子 世家》中说了这样一大段话: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语鲁 太师: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嗷如 ,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始于衽席,故日“《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 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 《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 年,十二公.细读司马迁的这段话,他说孔子序次了《书 经》、订正了(《礼经》和《乐经》、删削了《诗经》、写 订了《易经》、撰作了《春秋》。他用了这么多的动词来 描绘孔子对“五经”的著作性质,因为《乐经》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