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50
折扣购买: 纪连海谈三十六计
ISBN: 9787518329144
纪连海,**历史学家,***新媒体研究院成员、中国青年网络智库成员、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0《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大二附中历史教师。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正说和珅》等56讲;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主讲《〈孝庄秘史〉大揭秘》等105讲;先后出版数部历史著作。
纪老师说 “瞒天过海”这一成语,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 里偷偷地行动。 “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无名氏所撰 《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 关。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以安定 东土。一*,浩荡大*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只见眼前的大 海茫茫无边,白浪排空,这得怎么渡海呢?于是,唐太宗 向大家询问过海之计。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之时 ,忽传有一个在海边居住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担 过海*粮已经准备好了。太宗大喜,便召他觐见,询问情 况。于是,该豪户引他进到一处四周用彩幕遮围得严严实 实的房舍,豪民老人背向东,倒退着引帝人室。太宗到室 内一看,*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 ,甚是豪奢。不久,又听到风声四起,惊涛如雷,杯盏倾 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 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 际涯,哪里是在豪民家做客,大*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 了!原来这豪民就是新招壮士薛仁贵假扮的,这“瞒天过 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先使用“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不晚于明末阮大 铖的《燕子笺·购幸》:“我做提控*有名,瞒天过海无 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噤,我只要赚几贯铜钱养阿正。 ”明清时代无名氏编写的《三十六计》,才把“瞒天过海 ”作为“三十六计”的计名。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 海。可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 用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其本 质就是孙子所说的“示形”,也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 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以假乱真,让敌人感到 迷惑,放松警惕和戒备,暗地里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 的目的。 这一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 者诸如夜中行窃、僻处谋财害命之类等同,*鸣狗盗之事 ,决不是谋略之士做的事情。因为,虽然他们在行为上都 含有某种程度上的欺骗性,但其动机、性质、目的不在一 个层面上,不可以混为一谈。谋略意在克敌制胜,上为国 家黎民,下为*卒安危,诡诈计谋是为人称道的。而为一 己之利而使诈,手段鄙俗,行为龌龊,令人不齿。我们在 参读这一计时,要加以区别。 “瞒天过海”计的实质就是利用人们在观察并处理世 事时,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以为常,从而对某种潜在的威 胁不自觉地产生了松懈,应对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 从而被我们“钻了空子”,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其具体 方法就是,先示之以假,让敌人放松警惕,隐藏真实的作 战意图,掩盖某种*事行动,然后再寻找时机,击敌求胜 。在“按语”中提到的开皇九年伐陈之战中,贺若弼先在 换防时让*队虚张声势,麻痹敌人。待敌人见多了,放松 警惕后,集结部队过江作战,一举占领南徐州,便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