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强权(从货币读懂未来世界格局)(精)
作者简介
本杰明?J. 科恩(Benjamin J. Cohen),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货币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未来》(The Future of Mone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
内容简介
不要再花借来的钱了! 今天这里是美元……明天就是人民币。 ——北卡罗来纳州富兰克林县某银行标牌2011年 7月 如果欧元不行,那么人民币呢?在许多人看来,包括北卡罗来纳州乡下的一个小银行,真正的明日货币不是欧洲的共同货币,而是中国的人民币——最终将美元从货币金字塔顶端的宝座上掀落下来的挑战者。当初,欧元狂热主义者几乎到处都是,而今天我们又见到了数不清的人民币狂热主义者。据说,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谓是天命昭彰,是中国经济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势不可当的副产品。 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必然( inevitable)这个词。很多人都同意阿文德?苏布拉马尼扬的观点,他信心十足地预言道:“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规模和经济优势,很可能转化为货币的优势……或许在下一个十年年中之前,人民币就会超越美元成为首要的储备货币。” 商业经济学家帕特里克?茨韦费尔( Patrick Zweifel)也附和说:“人民币时代即将到来。” 伦敦的一位投资经理很好地捕捉到了这种欢乐的情绪,他宣称“在未来的十年当中,如果人民币不能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货币,我就把自己的帽子吃掉”。 究竟是什么使得人民币的崛起看起来如此势不可当?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一台强劲的工业和贸易发动机。因此,很少有人质疑中国将在未来几年里对国际货币秩序产生重大冲击。a但中国经济只是部分解释因素。同样重要的还有政治因素的作用——尤其是中国政府的鼎力支持,政府似乎下定决心,要竭尽所能提升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性货币的功能角色。经过长时间的踌躇不决之后,中国政府看起来已经把人民币的国际化确立为官方政策目标,怀着这样崇高的抱负,眼下正在实施一项协同战略。人民币开始了迈向全球化的长征之路,这让人想起当年中国内战时,对共产党取得胜利具有关键意义的长征。这显然是有明确目标的行动——深思熟虑的影响力图谋。中国正在利用其各种实力资源作为工具,扩大人民币在国外的使用范围;而人民币更广泛的使用,反过来也有望提高中国人的影响和威望。 在这方面,人民币与德国马克、日元以及欧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知道,之前的这些货币案例,都没有从其发行当局获得太多的支持。积极主动的政策很少见,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货币的国际化假若真的发生了,那也仅仅是由市场需求方的偏好决定的。但这并非主流看法,中国政府似乎毫不怀疑通过供给侧的设计和努力,就能够“制造”出一种国际性货币。也就是说,货币的国际化可以是“有管理的”。 这样的信心有什么根据吗?从表面上看来,中国的雄心壮志似乎不无道理。很明显的是,中国已经恢复了其“伟大”国家的地位。为何不该拥有一种同样“伟大”的货币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出口的领导者,中国已经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易网络基础——这是一种重要的实力资源。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以此为基础,在各种跨境目的上提升人民币的吸引力呢? 然而,表面现象可能具有误导性。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面对的挑战仍是十分艰巨的。 国际货币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知识奠基人根据长达半个世纪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著写; 全面分析全球货币之间的竞争格局以及世界货币体系,帮助我们了解主要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更全面读懂未来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