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
ISBN: 9787515312170
穆欣,原名杜蓬莱,河南扶沟人,1920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创办了《战斗报》。1940年参与创办《抗战日报》(后称《晋绥日报》),任通讯采访部主任。1946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特派员、解放军第四兵团分社社长、云南分社社长,志愿军第三兵团农宣传部部长兼新华分社社长。1956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教研室主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外文发行出版局副局长兼人民画报社社长、总编辑。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南线巡回》《邹韬奋》《关向应传略》《陈赓大将》《穆欣通讯选》《王震传》等。
没有情报保卫工作就要挨打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后,就处在敌人——先 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 反动派的残暴打杀之下,只能进行“完全非法”的活 动。面对严酷的白色恐怖, 反动当局的严密搜捕和血腥屠杀,要把国民党统治下 广大地区党的组织保存下 来是极其困难的,要使它得到巩固和发展更不容易。 这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 毅力,而且还须有高超的智慧和比较正确的指导。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一切军事战略家的用 兵之道、取得战争胜利的 法宝。《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己知彼者,百 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者,一胜 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军事斗争如此 ,政治斗争也一样。这是一条 制胜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保卫工作,是在严酷的阶级斗 争中为了防止敌人破坏, 保卫党的安全而创建的。建党初期,还不懂得使用情 报手段作斗争武器的重要 性。由于未能把情报手段作为必要的斗争武器,党在 了解敌人和保卫自己方面 处于被动地位。遇到敌人的袭击往往措手不及,遭受 失败。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帝国主 义和封建军阀非常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敢于斗争的 反抗精神。因此,马克思 列宁主义一传入中国,就被这些压迫人民的敌对势力 视为洪水猛兽,共产党和 一切进步组织更被他们视为异端。他们派侦探到处侦 察监视,派军警到处缉 捕,想把革命运动扼杀在萌芽状态。血的教训,历历 在目。例如: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现为兴亚路76号)李汉俊家里召开。大会进行到最 后一天,忽然有一个陌生人 阊进会场,说是找人找错了门。当时共产国际代表马 林很机警,问大家认识此人 否,大家说不认识,他说一定是密探,赶快离开会场 。会议立即中止,代表迅速 离开。10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前来搜查了会场。代表 们随即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开完最后一天的会议。(当时闯进会场的密 探,是法租界巡捕房政治 组的探长程子卿。此人是镇江人,1905年入法捕房, 至1943年共在这里干了38 年。)(薛耕莘:《我与1日上海法租界》,上海《 文史资料选辑》1979年第6辑) 实际上,敌人的监视、缉捕在中国共产党尚未正 式成立前就已开始。陈独 秀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 ,陈独秀为反对北京政 府疯狂逮捕上街演讲学生的暴行,6月11日在北京散 发其所写的《北京市民宣 言》,他就遭到逮捕。经多方营救获释后,被迫离开 北京转移到上海,由他主 编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杂志也随之迁往上 海出版。1921年10月,陈 独秀当选中共中央局书记(即总书记)不久,他在上 海老渔阳里二号的住所, 突遭敌探搜查,将在他家议事的包惠僧、杨明斋、柯 庆施、高君曼(陈妻)和他 一起抓走。经过多方营救,关押8天后才被罚款保释 。 老渔阳里二号是《新青年》及进步书刊的发行处 ,党组织又常在这里开 会、接头,来往人员很多。由于没有经验,把陈独秀 安排在这地方住,无异于将 中央局的机关暴露给敌人。当时党还处在幼稚阶段, 缺乏敌情观念,也没有力 量建立情报保卫组织,一旦遇到险情只能暂时“易地 革命”,避免损失,因而 继续遭到敌人迫害:1922年春,张国焘在上海成都路 住处刚挂出“中国劳动组 合书记部”的招牌,就被英租界巡捕房搜查、封闭, 张国焘被迫逃走。1922年7 月,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不久,党中央创办 公开发行的党中央机关报 《向导》周刊,只出版4期,即遭巡捕房搜查并禁止 出版,结果自第6期起被迫 从上海迁到北京编印,中央局也被迫同时迁到北京。 1923年“二七”罢工失败 后,军阀政府加紧摧残革命,北京形势骤然紧张,中 央局又被迫迂回上海。不 久上海形势恶化,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向导 》、《新青年》杂志又被 迫迁往广州。直到1923年9月,上海形势好转后才又 迁回上海…… 1924年,国共两党实行第一次合作后,中国共产 党一部分党员加入了国民 党,以国民党党员的名义进行公开的革命活动。同时 又严格分清党内党外关 系,凡能公开活动的,尽量利用公开的身份来掩护地 下斗争。这样,党开始通 过统一战线进行情报保卫工作。1925年春,革命形势 迅速好转,党组织领导了 全国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这年党领导的“五卅” 反帝运动,在全国轰轰烈 烈地展开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有些外国工厂的资 本家压制罢工,强令或欺骗 工人上工,甚至暗害工会干部和群众。为了保障罢工 的进行、保护工人的安全, 中共沪西区委、浦东区委和沪东区委领导的工人纠察 队,先后镇压了一些凶恶 的敌人,稳定了罢工斗争形势,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挑 衅。其后在上海工人三次 武装起义中,成立了上海工人纠察队,队员有5000人 ,拥有300条枪,他们抗拒 敌人的镇压,同时对付工贼走狗的欺侮。在这些斗争 中,工人纠察队显示了强 大的力量,并且探索到了加强秘密工作和保卫工作的 经验。 然而,周恩来等中央负责同志对情报保卫工作的 认识与重视,却是从吸取 “四—二”反革命政变的惨痛教训后开始的。 红色情报工作者在武汉初试锋芒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 义取得胜利。他是1926年 12月离开广州的,到上海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兼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27 年2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书记。2月23日,中共中央 、中共上海区委举行联席 会议,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周恩来任委员),并决 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 特别军事委员会,准备进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武装起义发动的时候, 周恩来担任了总指挥。 3月21日发动的这次武装起义,整个行动由周恩 来和罗亦农、何松林(汪寿 华)、陈独秀、赵世炎指挥。经过28小时战斗,攻下 北洋军阀在上海的最后一 个据点北火车站。这次起义取得胜利,全靠有组织的 产业工人奋勇作战,打败 了几千反动军警。这是中国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力量 武装起义胜利的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