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西医合理用药手册(连锁药店专用版)
作者简介
旷惠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首届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曾先后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周德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湖南药物志(第五卷)》《中国历代医论选讲》《中医内科查房手册》《中医验方全书》《中医名方全书》《中医外治方全书》。
内容简介
第一篇 内科疾病 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骤,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重,通过咳嗽、喷嚏经空气引起传播和流行。按其病毒内部和外部抗原结构不同分为3型。①甲型流感:常呈暴发或小流行,可引起大流行,是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②乙型流感:呈暴发或小流行;③丙型流感:常为散发。以甲型流感对人群威胁性最大。 本病中医诊断为“时行感冒”。乃时令疫疠之邪侵及肺卫,使肺卫失宣,肺气壅塞。以急起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 (1)风寒袭表证: [主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不渴,全身酸痛,咳嗽喷嚏。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茯苓、柴胡、前胡、苦杏仁各10 g,薄荷5 g,川芎、桔梗、陈皮、甘草各6 g。 (2)风热犯卫证: [主症]发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寒,汗出口渴。头痛,咽喉肿痛,咳痰黄稠。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卫透热。 [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菊花、板蓝根、桔梗各10 g,芦根15 g,淡竹叶6 g,薄荷、甘草各5 g。 (3)湿热内阻证: [主症]发热,头痛而重,胀痛如裹,肢体困倦,胸闷泛恶,腹胀腹泻。苔腻、脉滑数或浮数。 [治法]芳香透表,清热化湿。 [处方]①春夏之交,风热夹湿,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茯苓、紫苏梗、佩兰、大腹皮、白芷、大豆黄卷各10 g,陈皮、甘草各6 g;②夏月盛暑,暑夹寒湿,可用新加香藿饮加减: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藿香、佩兰、大腹皮、陈皮、竹茹各10 g,扁豆花、甘草各6 g。 加减:抗病毒可加板蓝根、大青叶、绵马贯众、香薷等;高热可加青蒿、生石膏;肺炎型咳嗽多痰可加浙贝母、苦杏仁、麻黄、葶苈子等;中枢神经型、头痛剧烈可加全蝎,昏迷送服安宫牛黄丸。 2中成药: (1)流感九味丸:每次10粒,临睡前服,1次/d。用于本病见咳嗽、咽痛等症。 (2)双黄连口服液:20 mL/次,口服,3次/d。用于风热外感见发热、咳嗽、咽痛者。 (3)维C银翘片:每次2片,口服,3次/d。用于流感引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者。 (4)藿香正气水10 mL/次,口服,3次/d;或藿香正气丸每次1包,口服,3次/d。用于恶心呕吐,腹泻者。 (5)银翘解毒片:每次4~8片,口服,2~3次/d。用于本病证属风热犯表者。 (6)柴胡注射液:2~4 mL/次,肌内注射(简称肌注),1次/d。用于流感见高热者。 【西药治疗】 1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75 mg/次,口服,1次/d;扎那米韦,10 mg/次,分2次吸入,5 mg/次,连用5日,2次/d,间隔约12小时;金刚烷胺,200 mg/次,口服,1次/d,或100 mg/次,1次/12 h;金刚乙胺,02 g/次,口服,分1~2次给药。 2高热降温: (1)物理降温:乙醇(酒精)擦浴,或冰敷降温。 (2)药物降温:复方阿司匹林,05 g/次,口服,3次/d。由于发热是流感突出的症状,解热药阿司匹林的应用可招致瑞氏综合征的发生,所以在处理流感患者发热时易选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大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 3合并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80 U/次,肌注,2次/d;氨苄西林钠,肌注,2~4 g/d,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简称静滴)或注射剂量为4~8 g/d,分2~4次给药。 第二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与疱疹病毒结构相似但抗原性不同的EB病毒。病毒通过密切接触、飞沫、输血等途径传播而感染。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良性增生,以扁桃体、淋巴结、肝、脾为明显。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 本病中医归属于“伏暑”、“风温”等病范畴。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温热毒邪侵入肺卫或上循肝胆所致,病发于秋末冬初者归属于中医“伏暑”范畴。 【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 (1)邪毒在表证: [主症]恶寒发热,咽红而痛,颈部淋巴结肿大。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牛蒡子、黄芩、夏枯草、土贝母、板蓝根各10 g,薄荷、竹叶各5 g,马勃3 g(包),桔梗、甘草各6 g。 (2)毒郁肝胆证: [主症]发热,食少纳呆,身目发黄,或恶心欲呕,胁肋胀痛,肝脾大,淋巴结肿大,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胆退黄。 [处方]茵陈蒿汤合普济消毒饮加减:茵陈、板蓝根、蒲公英各15 g,栀子、大黄、赤芍、连翘、郁金、柴胡、夏枯草、土茯苓、车前草各10 g,黄连6 g。 (3)邪毒蕴肺证: [主症]发热,阵发咳嗽,或有气急喘促,咽喉疼痛,颈部肿胀不舒,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肃肺化痰。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普济消毒饮加减:炙麻黄6 g,桔梗6 g,苦杏仁、金银花、连翘、黄芩、牛蒡子、夏枯草、土贝母各10 g,黄连4 g,板蓝根15 g,生石膏30 g,甘草5 g。 (4)邪毒内陷证: [主症]高热头痛,神志不清,项强抽搐。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平肝熄风。 [处方]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15 g,钩藤(后煎)、板蓝根、蒲公英、玄参各15 g,全蝎3 g,僵蚕、黄连各6 g,连翘、赤芍、夏枯草、土贝母各10 g,甘草5 g。 加减:初期有表证恶寒明显者,加荆芥、防风;咽喉疼痛、红肿明显者,加玄参、马勃、射干;肝脾大者,加丹参、郁金、鳖甲;淋巴结肿大者,加用土贝母、夏枯草、僵蚕;邪犯心包、昏迷抽搐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甚者,加服止痉散(全蝎、蜈蚣)。 2中成药: (1)双黄连口服液:20 mL/次,口服,3次/d。用于风热外感证候明显患者。 (2)紫雪丹:3 g/次,口服,3次/d。用于抽搐患者。 (3)安宫牛黄丸:每次1粒,温开水化服或鼻饲。用于神志不清患者。 (4)银翘解毒丸或六神丸:含服。用于发热恶寒,咽喉疼痛。 【西药治疗】本病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 1抗生素:抗生素和磺胺药对本病治疗无效。出现继发感染时,可用青霉素及红霉素。青霉素80万~160万U/d,分4次肌注。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病例或有并发症者,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常用泼尼松(强的松)30~60 mg/d,分3次口服;或氢化可的松,100~200 mg/d,静滴,3~5日为1个疗程。 3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第三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在鼻咽部繁殖,继而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与脊膜,形成化脓性炎症。 本病中医诊断为“春温”。多因温热疫毒之邪经口鼻而入,侵入营血,上犯于脑,扰乱神明。以冬、春季骤起高热、头痛、项强、呕吐、发斑、烦躁,继则神昏、惊厥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本病传变规律,多按卫气营血发展,但因疫毒极易化火,故传变迅速,各阶段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界限,往往相互交叉,重叠互见。 【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 (1)邪袭肺卫证(上感期): [主症]发热,微恶风寒,咽喉干痛,鼻塞流涕,全身酸楚。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大青叶各15 g,连翘、牛蒡子、防风、野菊花、钩藤各10 g,甘草、射干各6 g,薄荷5 g。 (2)卫气同病证(普通型初期): [主症]高热恶寒,头痛项强,口渴引饮,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或斑疹隐隐。舌红,苔黄白相间,脉数。 [治法]疏表达邪,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金银花、大青叶各15 g,连翘、防风、知母、野菊花、茅根、葛根各10 g,生石膏30 g,龙胆草6 g,薄荷、甘草各5 g。 (3)气营两燔证(败血症期): [主症]高热烦躁,头痛如劈,频频呕吐,颈项强直,斑疹密布,或神昏,抽搐。舌红绛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生地黄、玄参各15 g,犀角粉(分冲)、羚羊角粉各1 g(分冲),黄连4 g,生石膏30 g,知母、赤芍、牡丹皮、连翘各10 g,竹叶6 g,钩藤12 g(后煎),甘草5 g。 高热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 (4)热盛动风证(脑膜脑炎型): [主症]急起高热神昏,频频抽搐,角弓反张,剧烈呕吐,斑疹紫黑。舌绛无苔,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肝熄风。 [处方]羚角钩藤汤加减:生石膏30 g,生地黄、板蓝根各15 g,羚角粉2 g(分冲),犀角粉1 g(分冲),钩藤12 g(后煎),地龙、菖蒲各10 g,龙胆草、僵蚕各6 g,全蝎3 g,甘草5 g。 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清心开窍。 (5)热陷营血证(混合型): [主症]急起高热,皮肤灼手,神昏躁扰,频频抽搐,斑疹紫黑成片。舌绛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凉血解毒。 [处方]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生石膏30 g,玄参、生地黄各15 g,知母、粳米、牡丹皮、赤芍各10 g,犀角粉1 g(分冲),甘草5 g。 (6)正气欲脱证(休克型): [主症]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四肢厥冷,冷汗出,气息微弱,体温骤降。脉沉细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处方]参附龙牡汤加味:红参、炮附子各10 g,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五味子6 g,丹参15 g。 加减:高热加青蒿、生石膏;头痛、颈硬加全蝎、葛根;呕吐加法夏、竹茹或黄连、紫苏叶,去甘草;抽搐加羚羊角、蜈蚣、地龙、全蝎;昏迷加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皮下出血、斑疹加牡丹皮、紫草。 2中成药: (1)银翘解毒丸:每次2粒,口服,2次/d。用于流脑初期风热外感症候明显患者。 (2)安宫牛黄丸每次1粒,温开水化服,或用醒脑静注射液4 mL/次,肌注。用于本病见高热患者。 (3)至宝丹1支化服或止痉散15 g冲服,或清开灵注射液40 mL,加入输液中静滴。用于本病见抽搐患者。 【西药治疗】 1抗感染治疗: (1)青霉素:为首选药。常用青霉素钠,800万~1 500万U/d,儿童20万~30万U/(kg·d),分4~6次肌注或静滴,5~7日为1个疗程。另外,也可选用氨苄西林,100~150 mg/(kg·d),分4~6次肌注或静滴。 (2)头孢菌素类:①头孢噻肟钠(头孢氨噻肟),成人8~12 g/d,儿童200 mg/(kg·d),分3~4次静注或静滴(30~60分钟滴完);②头孢曲松,2~4 g/d,儿童100~150 mg/(kg·d),分次静滴。 (3)氯霉素:易通过血脑屏障,可用于不能应用青霉素的患者,剂量为成人2~3 g/d,儿童50 mg/(kg·d),可口服、肌注或静滴,5~7天为1个疗程。 (4)磺胺类药:由于耐药菌株增多已极少使用。 2对症治疗: (1)抗惊厥:可短期内使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水合氯醛或副醛等。 (2)降低颅内压、抗脑水肿:20%甘露醇注射液或25%山梨醇注射液1~2 g/(kg·次),或50%葡萄糖注射液60~80 mL/次,静注,1次/6~8 h。上述脱水效果不佳时,可合并应用呋塞米(速尿)40~100 mg/次,静注,或加入甘露醇注射液内静注或静滴,必要时可每4~6小时重复应用,但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抗休克:首先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可用右旋糖酐40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 mL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或酚妥拉明15~3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滴。另外用地塞米松20~40 mg/d或氢化可的松0.2~0.6 g/d,加入输液中静滴。 ★ 全面配套:本书与全国连锁药店店员、执业药师入职、在职指定培训教材《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连锁药店执业药师基础训练手册》互为补充,为连锁药店店员、执业药师量身定制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学习范本。 ★ 中西并重:本书西药治疗方案选择临床常用药物,中医治疗方案则遵循辨证论治和简便廉验的原则, 融中西医优势于一炉,集经方新药于一书,既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又中西结合、规范适用。 ★ 药店专用:本书基本涵盖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病为纲,方便检索,按内、外、妇、儿、眼耳鼻咽喉、口腔、肿瘤各科顺序撰写,每一病种分列疾病概述、中医治疗方案、西药治疗方案,使广大店员、药师可以速查速用。 ★ 超值实用:本书篇幅共978页,字数达150万字,定价仅78.00元,是目前市面上性价比较高、全新出版面市的中西药物手册,既可作为连锁药店店员、执业药师新入职必读教材,又可作为连锁药店店员、执业药师在职提升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