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城村/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丛书

司城村/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丛书
作者: 赵桅//罗奋飞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
原售价: 70.00
折扣价: 41.30
折扣购买: 司城村/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丛书
ISBN: 978756601515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六、土家摆手堂 司城村摆手堂位于周家湾,是一栋土家族阁楼 形式的两层木屋建筑,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 先和跳摆手舞的“廊场”(地方)。摆手堂内供奉 着田好汉、向老官人和土王三尊神像。每到春节过 后,土家群众不分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聚集 于摆手堂前,在梯玛或掌坛师的引导下,男女相携 ,翩跹进退,跳起缠绵的摆手舞,唱起欢快的摆手 歌,并表演各种艺术节目。 土家摆手堂的历史悠久。乾隆《永顺府志》卷 10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 止,夜间鸣锣敲鼓,男女聚集,跳舞长歌日摆手。 ”光绪《古丈坪厅志》卷10《民族》载:“土俗, 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初五六之夜,鸣锣 击鼓,男女聚集,摇摆发喊,名日摆手,盖祓除不 祥也。”除了跳摆手之外,摆手堂还是土家人祭祖 的场所。光绪《龙山县志》卷11《风俗》记载:“ 土民祭故土司神。旧有堂日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 ,陈牲醴。至期,即夕,群男女并人。酬毕,披五 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歌唱,竟数夕乃止 。其期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 携,蹁跹进退,故谓之摆手。相传某土司于前明时 调征广西,某县城守坚,屡攻不下。时某军营城南 门外,乃令其士卒扮女妆,连臂喧唱,为靡靡之音 。于是守城者竞集观之,并动于歌,流荡无坚志。 某则以精兵潜逼他们,跃而人,遂克城。归后演为 舞节,盖亦蹈咏武功之意。然桑濮风行,或至潘浃 忘返。近土民读书讲礼教,多惭为是者,其俗竞衰 息。”由此可知,摆手堂对于土家人非常重要,是 祭祖和过土家年以及摆手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娱神 娱人的多重含义,他们在集体歌舞的欢腾中完成了 土家人民族性的建构与塑造。 司城村的摆手堂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销毁 ,现在的摆手堂乃是2014年所新建。自2016年7月以 来,为增强游客对土家文化的体验感,司城村摆手 堂在每天10点和14点都有免费土家歌舞表演,摆手 舞、毛古斯舞、竹竿舞等传统舞蹈均有所呈现。其 中,土家族摆手舞和土家族毛古斯舞,以及土家年 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 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司城村的摆手舞很 有代表性,清朝彭施铎的《竹枝词》曾有过精彩描 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 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可见当年老司城摆 手舞的盛况。摆手舞舞姿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 、回旋摆、边摆边跳等动作,具体舞蹈动作多从民 间生活中生发,有撒谷种、望太阳、撬石头、穿花 、披甲、牛打架、老鹰抓鸡等,摆手舞的动作特点 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舞蹈分为大摆手和小 摆手,大摆手多出现在祭祀土家族众始祖的仪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