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论/文明通鉴丛书

中西哲学论/文明通鉴丛书
作者: [美]成中英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5.00
折扣价: 65.60
折扣购买: 中西哲学论/文明通鉴丛书
ISBN: 9787100194853

作者简介

成中英,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台湾大学文学与哲学学士(1956),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硕士(1958),哈佛大学哲学与数学博士(1963)。曾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主任,耶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上海师大哲学系客座教授,东京国际CHRISTLAN大学哲学与教育学客座教授,莫斯科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客座学者,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哲学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员与哲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知识与价值:和谐、真理与正义之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儒家与新儒家哲学的新维度》《世纪之交的抉择: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文化、伦理与管理》《中西哲学的会面与对话》《C理论:管理哲学》《论中西哲学的精神》《知识与价值:成中英新儒学论著选》《智慧之光:当代中国管理哲学的应用》《超越时空:东大管理智慧之光》《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本体与诠释》《本体诠释学》《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等。

内容简介

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 ——我的哲学教育之路与心路历程 一、楔子:哲学的定位和定性 世界上有两种人会走哲学的探索之道。 一种人是想追求宇宙的真实,想从知识上去掌握存在的真理;这种人 探索哲学的动机是理性的、知性的。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知识惊诧”,也许就是指这种哲学的冲动。 另一种人是基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感遇,亦即基于某种存在境遇而引发对哲学的兴趣;这种人探索哲学的动机是实践的、生活的。《易·系辞》中所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忧患”,可说是第二种人探索哲学的因缘。 两种哲学冲动可能引发两种不同的哲学:前者重知识,后者重价值。但哲学既然是一探索性的学问,那么,两者仍然隶属于同一家族,都是追求终极真理的学问。从一个后设的超级观点来看:前者是以知识决定价值为取向,并以知识作为真理的标准;而后者则以价值决定知识为取向,并以价值作为真理的标准。所谓知识,是指客体事物作为指涉对象,为了要达到指涉事物的目的,而往往必须通过观念结构加以完成;而所谓价值,则是指一种主体心灵或自我所实现的满足和持守的体验状态,而不一定非有指涉的对象不可,也不一定非有指涉的架构不可。 但是,知识与价值不可完全分裂离析。因为,每一个知识系统都有一个隐含的价值结构,而每一个价值系统也都有一套隐含的知识结构。这一说法的根据是:无论是知识还是价值,都来源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整体经验。知(知识之动)和志(价值之动)都是人的原始经验,两者相互为用,相互依存。这种具含两者的原始整体经验,可称之为感…… 本体诠释学体现了综合创造和创造综合双向的努力,具有重建和实现世界哲学目标的潜能。《中西哲学论》是成中英先生有关中西哲学研究的文集,反映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是一部深入探讨中西哲学、本体诠释学之学脉历程,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