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热爱的力量
ISBN: 9787577205991
李海峰(微信号:guiyouQ) 知名培训师、企业顾问、独立投资人、畅销书出品人、DISC+社群联合创始人,亲自认证5000多名授权讲师。从2020年到2023年,连续四年被评选为当当影响力作家。 陈婉莹(微信号:cwyxjj666) 千万级批量成交操盘手、私域营销顾问、北京大学硕士。
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我想我早就放弃了 ■ 绮雯 国家公共营养师 国家健康管理师 深耕营养健康行业15年 我是一名从事营养健康行业15年的国家公共营养师,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的专业是会计,曾经也在银行系统工作过3年。说到为什么要转行,离开所有人眼中的铁饭碗行业去做一名营养师,就要从15年前一件突发的意外说起。 2008年,父亲的退化性关节炎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帮助10万个家庭重获健康、远离痛苦和疾病的营养师。 因为父亲生病,我们跑遍了各大医院,得到的答复是只能吃止痛药保守治疗,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看着父亲每天忍受疼痛的样子,我很痛心,我很想帮他但我无能为力,哪怕有一丝的希望,我都愿意让我的父亲去尝试,只希望他能早日脱离痛苦。 我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寻医,不知道是否是上天怜悯,在父亲得病几个月后,我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她告诉我,除了医疗手段的介入,还可以试试营养调理,也许慢一些,但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内心有很多的不确定,但是想到能帮助我的父亲,我还是愿意尝试一下的,万一好了呢?抱着宁可试错也不愿意错过的想法,我们开始了营养疗法。 当我带着我的父亲认真执行营养师给我们的营养方案时,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原本每天疼痛难耐的父亲只能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走路,现在慢慢地能坐起来了,还可以下地走路了,这才让我意识到营养疗法的神奇。 出于好奇的心理,我开始深入学习营养学知识,了解营养学对人的作用。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是由营养物质组成的,每天吃的饭菜就是给身体提供原料的,可以说没有营养就没有生命,而我们却因为知识的盲区,不知道营养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慢慢产生了疾病。 因为父亲的康复,我看到了身边许多人也需要同样的帮助,所以当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决定裸辞离开银行,自主创业通过营养疗法帮助更多的人重获健康,这个消息一出,首当其冲反对的是我的家人,他们认为我这个的决定实在太不理智了。 毕竟十几年前,营养学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非常陌生的,大家更愿意听取医生的建议,但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稳定的银行岗位,一切从零开始。我很清楚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的选择,而是深思熟虑后想追求更大人生意义才的选择。 创业初期,我度过了大半年最艰难的时光,主动跟人分享被拒绝,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同学同事的躲避,让我屡屡受挫,我曾在很多个夜晚,默默地流泪,也扪心自问: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吗?我开始后悔了吗?我的未来在何方? 每一次,无力感让我差点要放弃的时候,来自内心深处的一个声音,都会响起问我:你当初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呢?你的初心是什么?每一次回答自己的初心时,我的内心无疑多了一份确信和笃定,选择这条路是对的,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往前走便是了,也许转折就在下一个路口。 因为遇到挫折多了,我慢慢地找到了克服挫折的办法,就是扎根深度学习,每一次遇到质疑、困难和挑战,我都静下心来学习,越学习越自信,越自信就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慢慢地,面对客户的各种问题我都能侃侃而谈,大半年后,我终于迎来了我的第一个客户——我的高中同学,她当时因为过敏问题备受困扰,不仅影响了她的生活,还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从刚开始涂抹膏药到后来用激素药物也不能控制,反反复复的过敏,让她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绝症。 一次偶然的相聚,我无意中知道了她的困扰,我跟她说可以试试营养疗法,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了,就这样我的第一个客户出现了,我认真地指导她的饮食,并给出详细的营养调理方案。在我们的配合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欣喜若狂地打电话给我,说她当天中午不小心吃到了过敏食物,担心会再一次引起过敏,她把激素药都准备好了,结果等了一下午都没事,她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地康复,终于摆脱过敏困扰了。而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那一刻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我开始确信当初选择的路是对的,我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15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除了不断在专业上提升,我也曾遇到过事业的瓶颈期,也曾感到迷茫,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我也曾心动过,也想过要不要换个赛道试试。 而在2018年10月8日这一天,我笃定了我要在健康赛道上一直走下去。那一天,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普通的一天,但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中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那天下午4点多,我突然接到了我妈的电话,她紧张地跟我说,刚刚接到警察打来的电话,说爸爸倒在工地上了,现在被救护车送去医院抢救了,至于什么情况还不清楚,她让我立马赶到医院。接到电话时,我整个人是懵的,被吓得六神无主,赶紧手忙脚乱地出发。 赶到医院时,看到昏迷的父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紧张恐惧的氛围在空气中凝聚,我清晰地记得主治医生跟我说了很多父亲的情况,我的父亲是大脑内血管破裂出血,现在血液不断往外渗,大脑内1/3都是积血,导致脑压特别高,如果今晚控制不住,明天就要立马做开颅手术,需要我马上签下病危通知书。还有一种最坏的打算,就是有可能过不了今晚。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整个人腿都软了。我急切地求助医生,一定要把我父亲抢救过来。 站在冰冷的医院过道上,我祈求上天能再一次听见我的求救,再一次帮帮我,只要父亲能醒过来,我什么都愿意接受,哪怕用我的生命去换取,我也是愿意的。我不能没有爸爸,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不知道是否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上天,那天凌晨3点多,父亲突然发了一场高烧,他的意识逐渐清醒了,他知道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但是半边身体是无法动弹的,看到他醒过来,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心里默念我爸有救了。 第二天得到了医生的确认,可以不用做开颅手术,但是接下来的康复进度就要看病人自身的情况了。父亲最终被评定为终身残疾,不能再工作,而且有可能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顾。听到医生的评定报告,虽然很严重,但对于我来说,只要他活着,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时间吧。 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原本170多斤的父亲,因为脑出血,瘦得只有130斤,看着消瘦虚弱的他,我心疼不已,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照顾他,让他慢慢好起来。因为我有10多年的营养学基础,我特意给父亲制定了专属的营养方案,每天用心地照顾他。他就像小孩一样,重新学习吃饭,学习走路,学习说话,而我在父亲身上,慢慢看到了营养修复的力量。眼前这个连喝水都不能正常吞咽的父亲,一天一个变化,哪怕一边吃一边漏嘴,我都为他感到高兴。原本半边身没力的父亲,需要拐杖才能平稳行走,一个月后他脱离了拐杖的辅助可以自行走路。 在营养疗法的帮助下,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他慢慢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他的康复速度超出了医生的预期,医生很惊讶地问说:“你们在家都做了什么?怎么可能恢复得这么快?”我如实地告知了医生,我们在家除了按时吃药以外,每天还加上了营养疗法的辅助,只是现在的结果,我们也是万万没想到的。陪父亲做完了出院后的第一次复诊,医生看了详细的报告,告诉我们父亲已经完全康复了,可以重新工作。听到医生的回复,我不敢相信听到的一切,这一个月以来我们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不太真实却又是事实。虽然从事营养健康行业10年了,服务过2000+客户,也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疗法的经验,但对于我父亲的病情,我从未想过会有如此快的结果,我也不确定他是否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而医生告诉我们的那一刻,我内心真的充满了喜悦和感动,我的父亲康复了,我们的战斗成功了!心悬着的大石彻底可以放下了。那一刻,我无比激动,我们兴奋得像孩子拿着满分的成绩单一样走出了医院。 营养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而它却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亲两次得救也是因为营养学起到了关键作用,这让我再一次确信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我要像传福音一样把营养学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让他们远离疾病和痛苦。传播营养观念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份事业,而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使命!我要帮助更多人热爱生命并享受健康的人生! 爱跑步,写日记,一辈子 ■ 郑敏 日记星球创业导师 爱跑步一辈子俱乐部创始人 大家好,我是后学郑敏。很多人很好奇我的这个微信名字,甚至还有新加我的朋友会问我是不是姓后。“后学”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后学”就是跟在大家后面学习的意思。 我在北京,主业从事医药运营。因为职业关系,比较重视健康和生命质量。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是跑步,参加过上百场马拉松、越野跑比赛,并影响了上千人开启跑步的习惯。目前也是一名日记文化传播大使。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乡村里。从我记事起,有好几年,家里似乎就弥漫着药罐子煎煮中药的味道。那时的我,常常在上学的路上,会忍不住掉泪,再俯下身子去磕几个头,乡村的土路上大部分时间没有什么车,甚至经常看不到人,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么做意义何在,可能是祈求上苍能保佑我的家人早些好起来。只是,这种方式并未凑效,最爱我的人还是永远离我而去了。那年,我才十一岁。 再后来,一路求学,从小乡村考到大城市,看到了车水马龙的街市,以及操着各种方言的人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好渺小。 在渐渐适应了都市生活后,我觉得大家都是人,即便一些取得成就的人,起初也是很平常的。那么我没有的,我可以主动去创造,我觉察到自己会拥有无限的可能,只要去努力,就一定可以做到。 大学毕业后的我,从事的是医药行业,这个行业很难用几句话说清,只能说良莠不齐,水很深。它既有着救死扶伤、体现人性美好的一面,也有着丑陋不堪、不足为外人道的一面,相信大家从很多的新闻报道里也能看出一二。 我熟知很多医药产品,和很多医药专家打过交道,也目睹过很多生离死别,可是自己认识和接触的人越多,我的内心越发失落,再好的药物,再好的医疗专家,在很多时候都是无能为力的,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生命离开人世,由不得你万分不情愿。 健康是福,健康第一,这些话相信大家都听得多了,但是知道和做到,其实距离遥远得很。我是遇见一位跑过马拉松的兄长后,才洞悉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的。 其实刚开始,我对跑步没有多大好感,觉得太无聊,也太辛苦。可在这位兄长的影响下,我开始了长跑之路,最开始时跑五公里都大口喘气,连跑带走才勉强完成。 那时国内的跑步人群非常少,即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也鲜少看到跑步的人。记得好几次,我在跑往香山的路上去小卖部买水喝,商店老板用好奇的语气问我:“你是专业的运动员吗?”我只能略带尴尬地回复他:“不是的,跑步只是我的一个爱好。”他听完露出颇为惊讶的神色。 就这样跑着跑着,我爱上了跑步,并在2009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北京马拉松。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越野跑比赛近百场,个人马拉松最好成绩突破了三小时,最长单次跑步距离超过两百公里。而且在2013年也成立了人数达几百人的跑团,平时会定期组织大家长距离约跑和线下交流,由此影响和带动了上千人养成跑步的习惯。 跑步是一项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的运动。很多人刚开始对跑步也有热情,但跑着跑着,要么因为伤病,要么因为是厌倦跑步的枯燥与单调,或者是其他原因,很难长期坚持下去,他们还没有体验到跑步带给自己的好处,就人云亦云地说跑步伤膝盖、跑步会猝死等等。 我通过过去十多年的跑步实践,以及虚心请教不少跑步专业人士后,慢慢形成了一套无伤跑步训练方法。其实,以前的我并不是每天跑步,大约一周跑四到五次居多。如今我每天至少完成十公里,已经连续跑了一千六百多天。这样的尝试,其实也是在验证一种可能性:每天保持适当的跑步锻炼,是否能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 通过过去这四年多的亲身验证后,我觉得在我身上看到了一个很明显的结果,而且非常正向。今年五月,我甚至开了直播,在直播间里给大家分享无伤跑步知识和理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都乐意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的一个愿景是:影响一万人,无伤跑步一辈子。 再来说说我与日记星球的结缘故事。 大约在2021年末,微信里有好几位朋友先后邀请我来“日记星球”写日记。 说实话,刚开始我是有几分抵触的,我以前念书时有过写日记的习惯,前前后后写了有十几年吧,后来工作后就不再写了。再说即使我想恢复写日记,何必和你们一起写呢?我自己买个日记本,或者在网上写,不是一样可以写的吗? 不过我也留意到他们当中,有人真的非常认真地在朋友圈更新着日记,人和人之间肯定是相互影响的。我从去年元旦那天开始,也尝试着每天写一篇文章,其实想法也没有多宏伟,就是想看自己能坚持多久,因为我每天都跑步,在日记里我就把跑步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感觉也是一种不错的复盘。 就这样写到四月,在四月七号那天,我认识了家玲老师,觉得她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人。她的日记以大白话居多,并无多少润色修饰。大道至简,用在她身上就特别合适。我觉得,这也是我向往的一种境界。所以通过家玲老师,我来到了日记星球。 刚去美篇看了一下,这一路下来,我居然写了698篇日记。看似一个很小的动作,每天更新一篇日记,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巨大的。 我在这里总结一下,带给我的收获大致有以下几点。 (1)写日记,让人生有迹可循。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东西包括记忆都是碎片化存在的,不用说几年,可能上个月甚至上周发生的事情,如果你不记录,可能就如风般随风飘逝了。 而当我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来整理当天经历的事情或者所思所想,基本上就能很容易勾勒出生活日常的模样,即便不是面面俱到,也能通过一篇篇日记把很多相干或不相干的事情给串起来。这其实就是每日的复盘,无复盘不翻盘! (2)在日记星球的一年半多时间里,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也接触到了一个非常优质的圈子。 我是去年四月七日加入日记星球的,仿佛打开了一扇门,里边别有洞天。日记星球里边人才济济,而且大家都高度自律,极致利他。 创始人小牛妈妈,怀着让一亿人写日记的使命引领着大家前行,而且她超级落地,很接地气! 在日记星球近两万名会员里,我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很多我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我想向他们学习! (3)我在日记星球里获得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而且拿到了成果。 在日记星球的这些日子里,我从一名普通的年度会员做起,到成为合伙人,再蜕变成长为首席创业导师,通过日记直接变现的收入超过六位数,间接变现的收入达到七位数。 在日记星球写日记,你可以理解为通过日记这个工具来打造个人影响力,因为写日记也是一种长期主义,而且日记文字是有温度的,它更容易让人对你产生信任,进而靠近你,跟随你。 行文至此,无论是我热爱的跑步,还是目前分享传播日记文化,我都愿意把它们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跑步能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日记能让自己心有所宿,只向内求。 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你我可以一起奔跑,一起来记录各自生命的精彩! 最后,我想把这样一段话分享给有缘人,让我们一起共勉: 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糊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是为记。 ★ 这是一本关于激发自身热爱的力量的励志书,深入探讨热爱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巨大影响。31位找到热爱的方向的追梦人,用自己的真实人生故事,激励你前行。 ★ DISC+社群联合创始人李海峰、千万级批量成交操盘手陈婉莹联袂主编,赋予你热爱的力量。 ★ 双色印刷,随书赠送精美书签。